河北社科联:河北社会科学活动现状与评估

14.03.2016  17:55

社会科学活动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开放度、活跃度,是社会科学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两年来,河北社会科学界认真谋划、主动作为,把开展好集中的与日常的社会科学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和扩大了河北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

社会科学调研与交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成为近年河北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014年围绕这一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有10次之多。其中河北省社会科学院4 月开展赴张家口、承德两地30余个调研点进行调研考察、省社科联9月和10月组织河北专家分别与北京市社科联、天津社科联专家调研组到石家庄、保定、秦皇岛等七个市开展专题调研等,调研成果通过多种渠道报送三地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省社科联在全省社会科学界开展的“2015年集中调研和献策”活动和年度大型民生调研活动,近百项成果获得各级领导的肯定批示。近年调研活动的特点:一是紧跟形势需要,突出了针对性。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成果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二是调研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吸纳不同学科的研究人才,集合多学科知识,开展了全面性、系统性的调研,为科学决策提出了诸多高水平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河北社会科学界每年比较大的学术会议数量都在100次之上,其中有影响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30余次,参加学术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达5000余人次。近年的会议,一是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省社科联、省内高校、党校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组织了多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研讨的主题。2014年省社科院的“2014年河北经济形势分析会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2014年和2015年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和河北省社会科学博士论坛,以及2015年6月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年会等,均从不同的视角研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的机遇和决择。三是参加会议的学者层次高、范围广,会议影响大。如2014河北省文化交流高层论坛、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山文化研究研讨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能源经济与能源法学术交流会,2015年的颜元思想学术研讨会、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荀子与赵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数据与全球传播变革”国际研讨会、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金融史学术研讨会、中捷论坛等,在学术界影响较大。

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可分为出访和接访两方面。近两年学术界的国际出访活动大幅减少,对外交流主要以接待来访为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出访学术活动仅2批12人次,资助7名中青年科研和管理骨干赴国外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接访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专家学者6批20人次。2014年河北师范大学接访了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等机构的代表团24批次。河北大学接访了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美国杰克逊维尔大学的来访等。与国际学术交流相比,河北学者与国内各地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一方面广泛邀请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来河北交流,如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学者进行座谈交流或学术讲座;另一方面参加全国性或跨省性的学术会议,与省外学者交流座谈的人次不断增多,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日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