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工人张洪川和他的葫芦烫画

21.03.2015  10:44

葫芦谐音“福禄”,是人们眼中的吉祥物。吉林油田工人张洪川在葫芦上烫画,更是将这一吉祥物变成一件艺术品,很受大家的欢迎。
  在松原,说起葫芦烫画,从事工艺美术的人们都会提及张洪川,说他的手艺很精湛。近日,笔者来到张洪川家中,一探他与葫芦烫画的结缘历程。“这件作品名字叫《母子情》,是我送给妻子和儿子的礼物,这是我保存至今的宝贝吧!”张洪川从自己的工作台上拿起一对连蒂葫芦,葫芦一大一小,大葫芦上画着母子牛,小葫芦上烫着“爱”字。张洪川说,第一眼看到这个连蒂葫芦造型,他在心中就想出了这个造型。
  张洪川今年43岁,是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说起自己与葫芦烫画的结缘,张洪川说他从小特别喜欢画画,小时候,家里种了一棵葫芦苗,结出了几个葫芦,他就用水彩在葫芦上画画。画好后,张洪川把葫芦送给邻居,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得到认可后,张洪川就利用业余时间一直坚持画画到现在。
  为了让画能在葫芦上长久保存,张洪川开始琢磨在葫芦上烫画。“最起码有十多年时间了,从最初用焊锡的烙铁,到现在用自己制作的烫画工具,这期间花了不少心思。”张洪川说,和纸上绘画相比,在葫芦上烫画难度要大得多。葫芦有大有小,有凸有凹,这就要根据不同造型来选择不同的内容,才能使画面与葫芦融为一体。另外,张洪川说,他在创作过程中特别重视作品的内涵,喜欢把国学和葫芦烫画结合在一起,这样作品不仅仅是个摆件,还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接触上网络之后,他的思路一下宽了很多,烫画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开始烫画到现在,张洪川制作了1000多件作品,大多数都已经送给亲戚朋友,自己留下的数量很少。
  2013年秋季,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洪川又接触上橄榄核雕,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仔细琢磨核雕图案和技术。直径2厘米左右的橄榄核在张洪川的手中,能雕刻出很多精美的图案。在张洪川家中,他拿出一串雕刻好的橄榄核雕手串,上面雕刻有十八罗汉,人物惟妙惟肖。张洪川的爱好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在装修房子时,家人特意把阳台装成他的工作室。同时,妻子还给张洪川打下手,帮他很多忙。
  张洪川经常参加松原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为爱好者讲课,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葫芦烫画,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