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庆云县实施三大治本工程打造全省食品最安全县

03.06.2015  11:37

  新的食品药品监管局组建以来,庆云县局立足庆云实际,自加压力,突出实效抓学习、广泛深入听意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小加工、小作坊整治入手,提出并深入实施了小加工、小作坊整治“三大治本工程”,即:食品小加工“提档升级”工程、“一票通”工程、“食品天网”工程,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建章立制,奠定法律基础

  按照“规范一批、提高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全力实施“小加工、小作坊提档升级工程”。一是全面排查摸底。对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了拉网式摸排,将其全部纳入淘汰、规范范畴。通过召集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发动,对全县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升级改造,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二是制定制度规范。2014年8月份,制定了《庆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报县法制办审核备案。该《办法》将豆制品、糕点、凉菜、馒头房、面粉、香油(麻酱)、肉食加工等按行业、品种、类别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定从业人员、加工场所、生产工艺、添加剂使用、产品抽验等方面标准和管理规范。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在庆云县电视台、庆云广播电台、庆云报等媒体刊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经营人员限期备案通知,同县综治办、公检法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的通告》,并在全县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地张贴。在全县范围内打好食品安全的“舆论战”,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食品加工小作坊初步改造完成后,由业户申请,县局生产科和各乡镇所组成联合验收组,根据《庆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逐项验收打分,限期整改。软硬件全面达标后,进入产品送检程序。我们规定小加工作坊生产的食品必须送检取得合格检验报告,将此作为验收硬指标,符合条件的方可备案生产,不符合条件一律不予备案,不准生产。目前,全县已有85%以上的小加工、小作坊改造升级已基本完成,产品均已送检合格,正在陆续发放《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登记证》。通过典型引路、现场观摩评比等措施,全县掀起小加工、小作坊提档升级高潮,业户自发地投资几万甚至十几万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五小”脏、乱、差的局面得到很大改观。

  二、实施主要食材“一票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为强化对小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全县实行了主要食材“一票通”工程。由县局统一印制专用票据“一票通”,规定生肉、粮油、熟食加工、豆制品、糕点、馒头、散装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主要食材及添加剂销售,必须使用专用销售票据,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各个环节实行“一票通”,从根本上解决“食材追根溯源、责任倒查”的问题。凡未取得备案许可的小加工、小作坊,一律不得发放主要食材“一票通”专用票据。无专用票据者,其产品不得进入餐饮、超市和集市进行销售。目前,全县240家小加工、小作坊、12家粮油门店、20家生肉经营门店、3家食品添加剂经营门店,已完成登记,正陆续发放“一票通”。为强化对剩余业户的升级改造, 4月1号印发了3000份《庆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的通告》,确保所有业户人手一份,并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要求于4月15日前,全县所有餐饮、超市、集市经销使用散装食品必须使用“一票通”专用票据。

  三、织造“食品天网”,全面提高业户自律意识

为实现食品安全全时段、全天候监管,消除监管盲区,使食品生产经营在阳光下运行,全县实施了“食品天网”工程,目前已在五类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业户中安装高清监控摄像装置。第一类是所有学校食堂、企业职工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的后厨;第二类是备案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线,升级改造后的小加工业户生产现场;第三类是所有食品批发企业的交易现场、仓储区以及有条件的商场超市;第四类是生鲜肉店、粮油店、食品添加剂经营门店;第五类是食品冷库的仓储区和冷库门口。经营业户负责前端投资,县财政负责信息处理中心建设。现场采集的图像信息,可在信息控制中心和各基层所实时监控。目前,全县第一批小加工、小作坊130户已完成安装调试。可容纳5000户的县信息控制中心已经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