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以项目突破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09.01.2016  12:13

  滨州市沾化区渔鼓戏剧团创作排演的沾化渔鼓戏《村里有个烂筐子》,日前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一等奖”,这已是沾化渔鼓戏剧团连续五次获得全国小戏最高奖。

  就在近期,沾化渔鼓戏剧团还连续斩获省内文艺奖项最高奖,大型沾化渔鼓戏《冬枣树下》获得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还获得了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音乐作品奖),渔鼓戏小戏《墙角》获得山东省首届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4—2015年度剧目奖。作为一个县区级地方戏剧团,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扶持一个“小戏”,带起一片繁荣。“与其说是渔鼓戏救了剧团、剧团抢救了渔鼓戏,不如说是政府多年倾力扶持救了这个非遗项目。”沾化区文联副主席、沾化渔鼓戏剧团团长王春贞评价说。据统计,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和沾化区就拨付财政资金及各项扶持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渔鼓戏的整理提升和剧团建设发展。

  沾化渔鼓戏的发展不只是个案。沾化区立足丰富的传统文化文艺资源,加大沾化渔鼓戏、东路梆子、渤海大鼓等稀有剧种抢救性保护行动,成立普查工作队,走访调查民间艺人300余人次,对全区的民间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研究,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辑存,定期组织开展全区非遗项目巡回展演活动,深入开展非遗保护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发现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和民间艺人,扶持生产出一批文艺精品。

  沾化区把有限的财力集中投向民生、投向文化惠民工程,总投资4.2亿元,高起点规划、精品化建设市民活动中心,突出把民生需求、文化元素、人文思想融入项目建设中,并与西临的城市公园、北接的城市景观水系、东连的徒骇河公园相互融合,成功打造了一处集文体娱乐、比赛培训、历史文化、博览艺术、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文化建筑群。

  沾化区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冬枣文化、古城文化、滨海文化、民俗文化”四大特色文化品牌,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项目,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沾化区进一步加大对沾化渔鼓戏、“东路梆子”、“鸳鸯嫁老雕”、“虎斗牛”、“哈哈腔”等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并鼓励他们走出庭院,走向市场,在市场拓展中锻炼提升,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进一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沾化区还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了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力争打造1到2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