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辞职:案子多压力大失去自我 想回归生活

26.11.2015  11:31
  对三十多岁的韩新民来说,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结束的2015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为自己做主,离开工作了十余年的法院。

  韩新民原是我省中部一基层法院法官,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十余年。一个月前,他在家人仍没有完全同意的情况下递交了辞职信,“家人希望你稳定,有保障,但不知道你压力有多大。”如今韩新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本报记者马云云

  一上班就有人在外闹,咋办案

  “案子太多,太累了”,这句话像是挂在了韩新民的嘴边,当法官期间,办公桌上摆满材料,白天开庭、接听当事人电话,晚上哄完孩子写判决,很难休一个完整的周末,去年只休了两天的假。尤其实行立案登记制后,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到7月,他今年已经审理了一百多起。

  在基层法院,像他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法官普遍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一基层法院近四年年平均结案数为8000多件,而一线法官只有三四十个人,年人均办案多达两百多件,甚至有的法官平均一天就要审结一个案子。

  数量多,还要保证较高的服判息诉率和较低的发改率。尤其中央提出探索建立突出法官、检察官主体地位的办案责任制,自己办的案子要自己负责,这更是给法官们上了又一道“紧箍”。但现实问题是,人们在对法治寄予厚望的同时,对司法的认同感却普遍不强,使法官的尊荣感因此下降。

  “打官司必然有输赢,但有些人输了官司就来闹,常年堵在法院门口不走,有的常年上访,一上班就有人在外面嚷着你办案不行,能好受吗?”而且,有人投诉法官就得写报告,这相当耗费精力,“一份报告的时间能写五份判决书了。

  帮不了忙别人说你“不怎么样

  “案子之外,还有各种考核,有时综合部门也会给业务庭任务”,这让韩新民经常感到十分疲惫。

  与此同时,案外因素干扰也常常让他苦恼。“亲戚朋友叫你去吃饭你去不去?托你办事你办不办?办不了人家背后还说你这人不怎么样。”就在他辞职前不久,一起案件的原被告双方都通过关系找到他,“我听谁的?最终肯定按法律办,但有一方就不满意”。如今,社会对法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约束包括法官的社会交往活动,“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的确更应当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但他觉得一些行为规范对工作之外的要求太多,自己的圈子越来越小,“我就是个普通人,也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玩一玩”。

  “法官只想一心把案子办好,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业保障,让法官全心全意搞业务,那么也会好一些,可是这块现在做不到。

  “以前是主宾,现在不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