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惠民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07.12.2015  10:40

   文化送入校园
  11月9日下午,从泰安第一实验学校花园校区音乐室传出阵阵优美乐声,来自泰山民族乐团的马仁强老师以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此次课程的开场,课堂上60多名孩子听得极为入神,有的还轻轻跟着打拍子。

  “我平时就很喜欢葫芦丝,但了解不多,这学期有乐团专业老师免费来教葫芦丝,我肯定得来。”今年上三年级的张伯梁非常爱好音乐,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兴趣班。

  在9月份开展的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中,泰安市泰山区三所重点小学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从民族乐团提供的葫芦丝、古筝、中国鼓等五项菜单里,竟出奇一致地选择了葫芦丝。

  “一学期下来,每所学校能上10多次课,这样孩子们就掌握了基本的吹奏技巧,学的好的还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曲子。”马仁强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民乐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民乐传承发扬,他们还能吸收有潜质的学生进入民乐少年团,可以有机会参与正规的排练演出。

  如今在泰山区,不仅有一曲曲民族音乐走进课堂,更有一场场文化活动来到大街小巷,一批批文艺骨干融入群众中间,一本本书刊充实进图书馆和农家书屋……放眼泰山脚下,文化产业越做越强,文化实事越来越活,文艺精品越来越多,惠民文化走出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去年泰安市泰山区3178万元财政资金投入公共文化建设,增幅为16%。今年10月底,该区顺利通过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复查。

   文化演出送到群众眼前

  在泰山区刚刚结束的“金秋艺术节”系列活动中,新推出的戏曲票友之星大赛成为本届一大特色亮点。决赛时,《沙家浜》、《红岩》、《智取威虎山》等一个个红色经典唱段,演员们唱腔优美、韵味十足,尤其是一段《打虎上山》,演员们凭借不凡身手赢得满堂彩。

  “这回艺术节团里组织了11场大赛,集市、广场、村委……场场地点都不同,哪里群众多我们就演到哪。”泰山区文广新局文化馆馆长刘丽丹所说的艺术团,是他们今年7月份注册成立的泰山民间艺术团协会,对当地23支戏曲队伍进行了整合,还为演员们统一购买了意外保险,成为当地文艺队伍中的一支“新秀”。

  迄今为止,泰山区已连续9年举办“金秋艺术节”,如此大规模文化活动的频繁举办得益于当地“文化繁星”工程的实施,除金秋艺术节外,新春民俗文化月、消夏文化擂台赛、星级社区艺术节等传统活动品牌也让群众频频点赞。据了解,该区每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500余场次,送戏下乡3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余万人次。

  今年,该区更是采取了“击鼓传花”的方式,一站接着一站转,一场接着一场演,活跃起了当地舞蹈、鼓乐、合唱、广场舞等花样繁多的文化形式。据统计,目前该区已有各类舞蹈队伍近110支,参与人数3千余人。

   大手笔文化投入

  家住泰山区财源街道三联社区的滕秀萍最近正在琢磨如何排练新舞蹈《泰山情缘》,今年60岁的她不仅是社区舞蹈队的台柱子,更是街道有名的文化骨干带头人。“参加培训不能只学动作和技巧,回来后还得加入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舞蹈才有灵魂。”她说。

  如今在泰山区,像滕秀萍这样的文化带头人在每个社区村都有至少一名,当地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主持、剧团、舞蹈、鼓乐、化妆等各类文化带头人培训,学成归来的带头人们再回到所在辖区,将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特长传播给其他文艺爱好者,从而以点带面使更多群众受益。

  “文化形式花样迭出,离不开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上的大手笔投入。”泰山区区长赵斌这样总结了当地惠民文化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各类文化带头人2000余名。

  此外,目前泰山区已累计投资7400余万元建成集图书阅览、文化交流、文化培训、大型演艺于一体的泰山文化大厦,其中,区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和环境,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同时,该区197个社区村已实现文体小广场和农家书屋全覆盖,三星级以上文化中心(大院)普及率达到82%。

  “我们每年开展的‘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组织电影放映2000余场、送书画作品1000余幅、送科技文化图书8000余册,举办各类免费培训600场次,服务人次能达60余万。”泰山区文广新局局长展新维给出的这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惠民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