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济南“十二五”:农村公路让农村“变了样”

08.12.2015  09:18

   中国山东网12月8日讯 (记者 王永春)“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没有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就无法彻底改变,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让“汽车开到家门口,出门就能坐客车”成为现实。农村公路的建成,显著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搞活了农副产品流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济南南部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解决了山里人的行路难问题,更解决了土特果品的外运、出售困难,当地的果品价格较通路前涨了一倍,就连鸡粪销售价格都涨了六成;黄河以北地区是我市重要的蔬菜产地,通路前蔬菜价格不仅卖不上去,遇到雨天甚至烂在地里。沥青路通到村里后,大批客户直接到地头收购,蔬菜新鲜,价格也上去了,而且运输成本降低了,从地里运到济南市区不超过1个小时,菜农收入翻了番。“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这是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

  农村公路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有了出路,发展的潜力就被激活了,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孵化器”。近年来,随着私家车不断增多,在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带动下,自驾游、乡村游、“农家乐”迅猛兴起,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市南部山区灵岩寺、药乡国家森林公园、九顶塔、四门塔、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七星台、红叶谷、九如山等旅游景点全部实现公路联网,节假日旅游持续火爆;黄河以北农业观光、果品采摘、温泉休闲等旅游项目方兴未艾,越来越多城里人把乡村作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当地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公路建设还造就“路域”经济,商河县沿路建成了近10万亩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的优质大蒜生产基地、近1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和30处养殖小区、20家村办企业,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近几年,随着农村公路的畅通,摩托车、农用车、小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农家,一大批农村运输专业户应运而生。同时,农村公路建设还直接促进了水泥、钢材、沥青、砂石等建材业的发展,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整洁通畅的农村公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市文明向乡村延伸,农民群众逐渐接受现代文明,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少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组织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可以说,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基于农村公路带来的新变化,我市90%以上的乡镇党委、政府在广大农村适时开展了创建文明一条街、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以及“美德在农家”等一系列活动,城镇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