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发扬古老泉城魅力 文化软实力铺就发展硬基础

21.10.2015  20:22

对于很多来济南旅游的人来说,极富泉水特色的老济南是本地旅游市场的金字招牌。(资料图)

在西街工坊内,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在练习舞蹈(资料图)

齐鲁网 济南10月21日讯 (记者 张帅)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现在高楼林立,千城一面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坚守一座城市的文化并使之与这座城市发展的脉搏相契合,就成了城市能够发挥长久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方面硕果累累。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正逐渐成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硬基础”。

历久弥新:弘扬和积极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济南市每年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演、展示和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齐鲁民间艺术展演、民俗文化艺术节、“戏曲惠民演出季”、“书画进万家”等群众喜爱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济南市委市政府还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物安防设施,每个文物单位都确立了文物保护员,未发生文物犯罪事件和安全事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为传承人提供服务并鼓励其广泛收徒传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

市博物馆协会的建立,推动了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建设百余座博物馆,形成公共博物馆引领、行业和民办博物馆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全市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及各种专业展馆达到180处。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市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变得更加活跃,济南市杂技团、济南市儿艺、济南市歌舞剧院等每年到境外交流演出1200多场次,“济南杂技团粉墨剧院”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以专业剧团剧目命名的剧场,并将剧院揭牌日定为“中国杂技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泉城品牌文化扎根海外演出市场。

文化惠民: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成形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济南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一院三馆”成为省会“文化地标”设施建设,新建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目前,济南全市建有美术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北洋大戏院等标准化剧场和鲁信影城、新世纪影城等多家一院多厅并加入城市主流院线的数字影院。同时,济南还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基本形成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方面,济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实现全覆盖,规范化基层点达到49%以上。农家书屋2013-2014出版物补充更新率达到72%,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达到规定标准。支持省会大剧院、北洋大戏院、宝贝剧场等设置惠民票,为群众提供公益惠民性高水平文艺演出900多场。村(社区)均有常年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齐鲁民间艺术展演、社区中老年舞蹈大赛、“泉城大舞台”系列定点演出、京剧进校园等群众文化品牌。

济南市注重推广“图书馆+书院”模式,稳步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在城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儒学讲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市民全面免费开放。图书馆配备有盲文书籍,开展盲人阅读服务,开展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影视专场、戏剧专场等活动,保障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文化权益。

走出本土: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较好势头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投融资不断加强,确保了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备的文化经济政策的基本框架。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也得以进一步拓展。

另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增加。济南市完善了鼓励扶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补助本市文化企业参与境外和全国文化节庆会展。依托济南综合保税区优势,建设便捷畅通文化出口基地。在此基础上,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文化企业也投资兴建了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所,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也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创造条件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助。

同时,济南市还注重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工作,召开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座谈会,成立了济南艺术创作研究人才网络暨济南艺术创作交流平台。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按照要求配齐工作人员。深入实施“泉城文化人才”工程,强化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宣传推介和资金扶持。

第二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名单 邹城入榜

山东:改革攻坚释放文化活力 “文化强省”奏出最强音

第二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名单公布 菏泽在列

日照五莲获第二届文化强省先进县 东港莒县蝉联

高唐获评第二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山东:改革攻坚释放文化活力 “文化强省”奏出最强音

文化强省建设的兖州步伐:做好传统文化“接力棒

第二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名单 济宁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