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全省率先公布PM2.5来源解析结果:燃煤是首凶

31.10.2014  12:50

   今天,济南再次遭遇“霾伏”,不少市民无奈戴上口罩出行。雾霾频来袭,究竟谁是罪魁祸首?当日,济南市环保局对外发布了2010-2013年度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结果,燃煤、扬尘、工业生产和机动车是济南PM2.5的四大来源。这一结果的获得,有助于提高济南大气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有效性。

  据了解,济南是我省第一个公布PM2.5来源解析结果的城市。今年1月,环保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分阶段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今年主要是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开展,我省涉及城市为济南、青岛2市。   解析结果显示,济南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占20%-32%,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8%-80%。在本地污染排放贡献中,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为主要来源,分别占27%、24%、18%、15%,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它排放约占16%。济南PM2.5主要成分为硫酸盐、地壳物质、有机物、硝酸盐、铵盐等,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2.5%、20.6%、17.1%、12.5%和6.8%。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自动科科长吕波介绍,济南PM2.5成分和来源呈现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二次粒子影响大,PM2.5中的硫酸盐、有机物、硝酸盐和铵盐主要由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生成,累计约占PM2.5质量浓度的59%,是重污染情况下PM2.5浓度升高的主导因素;二是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呈多样化,污染治理需要多种源类协同控制。   据了解,2010年以来,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中国环科院、南开大学等科研单位,将科研项目与日常监测相结合,加快开展PM2.5来源解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完成了系统的采样、分析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源解析技术方法,得出了2010-2013年度济南PM2.5的主要来源结论。   “缺少明确的污染物来源解析,大气治理措施就没有针对性,这好比医生没诊断就抓药,势必会浪费投入和精力。该向哪里动刀?需要来源解析给出方向。”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党总支书记闫怀忠说,PM2.5来源解析结果的获得,有助于提高济南大气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有效性。   ■对策 “诊断”之后 如何“抓药”   □ 本报记者 牛远飞   专家建议:   严控四类污染 强化联防联控   不同的污染物来源解析结果,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对北京而言,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当务之急,而对河北、天津而言,控制工业和燃煤污染则是重中之重。   在公布解析结果之前,今年5月31日,济南市环保局组织进行了专家咨询论证,广泛听取了环保部、中国环科院、北京、上海、天津和重点高校等环保领域领导和专家的意见。   专家对下一步济南市的环境空气改善给出了建议:   一是燃煤、扬尘、工业生产和机动车是济南市PM2.5来源的四个主要方面,必须严格控制,尤其要严格管控扬尘和燃煤污染;   二是硫酸盐、有机物和硝酸盐是济南市PM2.5的最主要成分,建议在继续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同时,应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三是区域传输对济南市PM2.5来源的贡献率高达20%-32%,要改善济南市空气质量,需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削减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是PM2.5来源解析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化,污染特征还会发生变化,需要持续开展常态化源解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