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市足球联赛——打造泉城新名片

16.11.2015  10:12

“体彩杯”2015济南市业余足球联赛于11月1日在济南历城体育中心落幕。经过去年首届赛事的磨练,本届联赛无论是从赛事组织还是规模水平都日趋规范与完善。自2014年国家倡导体育赛事实行“管办分离”之后,济南市球迷协会实现了从举办“草根”赛事到举办官方业余联赛的成长,可谓济南足球“协会办赛”的先行者。回首来时路,许多地方值得回味。11月6日,记者采访了赛事的组织者之一,济南市球迷协会会长邓照亮,与他一起畅谈济南业余足球联赛发展过程中的得失经验。

 

十年磨剑:欲造精品赛事

济南市举办业余足球赛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据济南市球迷协会会长邓照亮介绍,1996年2月14日,济南市球迷协会成立,当时正值济南泰山将军队夺得足协杯冠军之际,也是济南足球市场最为繁荣的时期,球迷协会应运而生。成立伊始,协会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球迷去主客场看球,在“热烈、友好、文明”的口号指导下,球迷们为泰山队的主客场比赛营造了良好的现场氛围。与此同时,由球迷自发组织的各类业余足球队也在济南这片足球热土上不断涌现。2004年,济南老牌业余足球队之一槐兴足球队的郝简、孙晓峰二人找到邓照亮,提议由球迷协会出面组织举办“球迷杯”业余足球联赛。有感于济南市多年没有组织自己的业余足球联赛,邓照亮经过深思熟虑,计划将济南市的业余足球联赛“搞起来”。

“联赛能不能持续地办下去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协会是一个组织,跟个人不一样,不能凭意气用事,想踢就踢一场,不想踢就不踢了。既然开始了,就要坚持一年年地搞下去。”在协会的坚持下,比赛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其间经历球市的低潮期,济南市的业余足球赛事也曾一度举步维艰。

2014年,在国家大力倡导足球运动,以及以足球为首的各个体育项目推行“管办分离”和“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新形势下,济南市业余足球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同年9月,在济南市体育局、济南市体育总会的大力支持下,崭新的“体彩杯”2014济南市业余足球联赛在济南奥体中心足球训练场开赛,标志着十余年来,济南终于拥有了自己规范的业余足球城市联赛。

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让济南市的业余足球赛更权威、更规范、更稳定。从赛事资金、场地安排,到比赛章程的制定、球员保险的购买,这些以往难以协调的问题都得到了保障。今年,再度起航的“体彩杯”济南业余足球联赛无论从办赛还是参赛都更加规范化,规模扩大的同时,吸引了更多业余球队积极要求参与其中。这也使得邓照亮更加坚定了将济南城市联赛打造成为品牌赛事,促进济南市业余足球运动健康蓬勃发展的信心。

 

建章立制:狠抓纪律建设

与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业余足球赛事一样,济南的业余足球赛事举办初期也经历过一段混乱的时期。“大家都是踢野球,打架的、骂人的、威胁裁判的、打假球的这些问题都存在。”回顾十余年来的济南业余足球历程,邓照亮记忆犹新。“针对每次比赛出现的问题,我们球迷协会都会认真进行总结,每一届比赛结束后,把问题找出来,在下一届赛事举办时制定相应的对策。”逐渐地,邓照亮意识到,在业余足球赛事中,纪律是联赛的头等大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比赛就难以顺利进行。针对当时各种赛风赛纪问题,协会开始对赛事纪律进行大力整治,通过建章立制,对诸多不文明现象进行约束,逐渐建立起规范的比赛秩序。“骂人的,该红牌红牌,打人的,加大处罚力度,踢假球的,该取消比分取消比分,该禁赛的禁赛,通过三年的规范,比赛逐步走向正轨。”邓照亮说道。

在订立规章的同时,协会还着手建立了“领队责任制”。通过与各球队领队公开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到球队的真正需要。“大家都期望联赛有一个文明规范的比赛氛围,不希望赛场上充斥着谩骂和威胁。为了加强各球队之间的联系,协会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一支由各个球队的领队、教练、队长组成的领队联队。在没有联赛的时候,他们便在一起踢球,通过不断地交流,彼此间减少了误会,增进了理解,各球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比赛秩序也得到了提高。”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非常见效。邓照亮从中认识到,抓秩序、抓纪律就得从抓领队做起,作为赛事的组织者,精力、能力、影响力都是有限的,而通过球队的领队,把比赛的规章、理念灌输给每一个队员,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便捷之路。

多年来打下的赛风赛纪的良好基础,使得两届“体彩杯”济南业余足球联赛开展得秩序井然,比赛中球队之间均未发生过大的冲突,邓照亮也欣慰地表示,近几年,球员们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明显提高了。“过去需要球队、协会的负责人时时在场,靠着个人的威信、面子,维护一下秩序,但人一不在,有的球队纪律问题就有反复。而现在通过几年的规范,比赛已经由‘人管人’变为‘制度管人’。”邓照亮直言,近两年,在济南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各球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比赛文化,“大家踢联赛是来享受足球的,胜负固然重要,但它已不是比赛的全部内容了,大家要成绩,更要快乐、友谊。”他表示,如果形成了一种文化,球员们就会自觉遵守制度,那么联赛也就不需要制度的硬性约束了。

 

软硬兼修:促标准化运作

不仅球队队员有了规范管理,作为赛事承办方,济南市球迷协会还为球队拉拉队以及赛事组织、服务人员也制定了一整套行为规范。“我们制定了非常细化的联赛操作规范,一方面严格规范比赛,比如说球队的替补队员都要去看台,带来的拉拉队员也要文明观赛。另一方面,还为工作人员制定了操作规范,从开赛前一小时到比赛结束后撤场,每一步动作都有操作规范。比如说,工作人员开赛前一小时到达场地,指挥车辆停放、检查场地,开赛前20分钟召集领队开会强调赛场纪律,前10分钟领队召集球员开会,交代纪律,领队带队上场等等。”邓照亮直言,赛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得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方式立竿见影,确实有效。

此外,协会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资金资源,加强赛事硬件、软件两方面的规范化建设。邓照亮介绍说,硬件方面,赛事完全参照中超联赛的配备,电子边旗、无线耳麦、电子记分牌一应俱全,除此之外,三机位的比赛录像,充分满足比赛的回放、记录等工作。软件方面,协会还十分注重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比赛期间,为全方位展现赛场风采,协会专门成立了“球迷视线” 球迷视听报道组,由几位年轻的足球爱好者在场边用相机、DV等时时记录下比赛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两年的规范化比赛,球迷协会还逐渐培养起了一批年轻的足球裁判员。“我们组织起了一批喜欢执法比赛的年轻选手,从比赛中学习,并请到专业裁判来为他们进行理论培训,同时通过友谊赛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值裁水平。未来我们将组织这批裁判员参加足协的专业考核,将他们培养成真正的专业裁判员,以便未来更好地服务于赛事值裁工作。”邓照亮欣慰地表示。

 

政府扶持:推赛事市场化

从2014年首届“体彩杯”城市联赛开始,济南市体育局、济南市体育总会就在经费和场地方面对比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近两届联赛的成功举办,职能部门的助推不可或缺,它使整个比赛更加规范。

随着全国倡导体育赛事办赛模式改革和“管办分离”的大力推行,济南市球迷协会乘势而上,擎起了城市联赛的大旗。邓照亮直言,与官方办赛相比,球迷协会的优势在于“接地气儿”,长期与基层球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在赛事组织方面,仅靠协会的力量依然很薄弱,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大力的、持续的支持。两届联赛的举办,济南市体育局、体育总会除给予赛事部分资金支持外,还为比赛积极协调了场地及设施,首届联赛主要使用的是济南奥体中心训练场进行比赛,而今年的比赛占则用了奥体中心训练场和历城体育中心两片场地。“都是济南市目前最好的场地,业余比赛能够用上这么高规格的场地球员们心里也很受感动。”邓照亮坦言,希望这样的支持能够上升为政策层面的保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毕竟体育总会的协调能力也是有限的,希望在体育局这个高度能够形成一种政策,每年为咱的城市联赛提供一定的场地和经费。”同时,邓照亮也认识到,仅靠政府扶持来发展城市业余足球还远远不够,而是要通过联赛的不断成长,吸引社会力量注入,推动联赛走向市场化运作。“目前协会也为比赛自筹一部分资金,毕竟政府的助推只是在一定阶段内的扶持,不可能长期下去,济南的业余足球要想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还是要走市场模式,让企业介入进来。只有走向市场化,这个比赛才能精彩。”邓照亮表示,近些年来,因为有了规范化的联赛,也调动了济南业余球队的积极性,而参加比赛也使球队更有生命力。“这两年来,我们80%的参赛球队都有了赞助,如果没比赛,企业不会在球队身上投钱,有了比赛可打,企业才会去包装这个球队。一方面,比赛为球队发展提供了平台,联赛搞得越好,参加的球队越多,同样,球队多了,也使联赛越来越有影响力,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密不可分的。”邓照亮如是说。

提及未来发展,邓照亮坦言,今年的12支球队分企业、社会两个组进行比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济南众多业余球队的参赛需求,不少前两届比赛未参赛的球队在比赛期间现场报名,表示一定要参加下一届的角逐,这让邓照亮感叹济南足球氛围的火爆。

对于今后联赛的发展,邓照亮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明年联赛将有望扩大赛事规模,实行升降级制。届时,将会有更多的球迷参与赛事比赛,享受足球的快乐。此外,下一步参与的球队多了,我们还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行业内部的联赛,先从所划分的行业内部决出胜者,再参加混合总决赛。”在邓照亮的心目中,理想的济南业余足球联赛应该办成“最好的”,这个“最好”,便要从纪律、秩序、规模到社会影响力多方面进行考量。“现在的济南业余足球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省都尚属落后,而我们有信心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济南市的城市联赛打造成济南市的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邓照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