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奥体中心运营管理树标杆

06.11.2015  10:35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信息调研室会同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到济南市调研大型体育场馆科学运作模式。通过座谈询问和实地考察,调研组一行认为济南市的经验做法科学、务实、管用,对于解决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很好地借鉴意义。

其中,总结济南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带来的启示时,调研组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发挥政府在大型场馆运营中的主导作用。2014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中央和省市财政部门根据各地场馆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必要的补助资金,支持场馆日常运行和大型维修、设备购置等,为大型体育场馆实现免费低价开放,改善服务效能,创新惠民举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坚持多元融合,促进体育功能与商业开发互补共赢。济南奥体中心从未将发挥体育功能、坚持公益服务当作包袱,而是深刻领会到“人气”是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灵魂。目前,奥体中心是中超、乒超两项体育联赛主场,年均承办国家级以上赛事7项,年均举办各类赛事、文艺演出、汽车试驾、企业年会70场左右。一方面,密集的赛事活动带来了充足人气,为入驻商户带来了巨大商机。另一方面,场馆丰富的商业业态也为赛事活动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育功能与商业利用并行不悖,互为补充,成为大型体育场馆破解运营难题的关键。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发挥体育公共服务功能是公共体育设施的首要责任和目标。近年来,奥体中心始终将公益惠民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免费低价开放,自主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群众免费参赛、观赛,提升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意识,更为奥体中心培育了相当规模的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群体,为场馆未来的成功运营带来更广阔地发展空间。

 

济南奥体:全运后的6年

 

济南市奥体中心作为济南市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场馆,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包括一场三馆,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是济南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6年之后,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运营情况如何?做了哪些贡献?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在这片闹中取静的体育场馆中,有市民在演奏萨克斯,有老人在打太极拳,有小朋友正在人造草坪上欢快地奔跑。在室内羽毛球场,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台忙着处理当天的网络预订。奥体中心副主任常海萍介绍说:“现在市民都通过互联网预订活动场所,既方便又快捷,我们的管理也提高了效率,每天晚上来这里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谭伟介绍:“奥体中心自设计之初,就考虑全运会后的运营管理问题,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着力打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城市综合体。”据了解,2010年以来,济南奥体中心运营收入总计达3.16亿元,累计举办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51场,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70余场次,服务健身群众75万人次,商业用房租赁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入驻商家120家。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在我国不少地方的大型体育场馆存在运营效能不佳、场馆资源闲置、体育功能和公益属性弱化的大背景下,济南奥体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同类场馆前列,探索出的一些经验做法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意义。

 

标杆,这样竖起

 

政府扶持和“以商养馆”相结合

推动场馆可持续运营

座谈中,济南市体育局党委委员、奥体中心主任杜在东谈到:“作为全民健身的公益场所,奥体中心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2008年11月,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立,为市体育局主管的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100人(现有编制94人),负责奥体中心一场三馆的运营管理。2010年2月,该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济南奥体中心赛后运营有关工作,对“探索全运会后体育场馆综合利用和管理运作方式,搞好运营维护,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该市对济南奥体中心采取了财政补助3年、逐年递减的扶持办法,2010年拨付2300万、2011年拨付1500万、2012年拨付600万,用于补贴奥体中心赛后运行支出,为奥体中心赛后运营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在市政府支持下,奥体中心正在推进北广场改造工程。北广场改造后,使用面积将由8000平方米增加至14200平方米,可更好地适应全民健身和汽车、机械展销、商业会展等活动举办,场馆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政府扶持“输血”的同时,场馆自主“造血”能力也已初步具备。杜在东介绍:“近年来,中心各项运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商业布局科学合理,已形成餐饮休闲、汽车销售、商务办公、商业零售4类优势业态,商用房租赁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在静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提升体育赛事、演艺活动、无形资产开发等动态运营收入的比重。场馆以体育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收入来源也更加多样化。”据统计,2013年,奥体中心运营收入4694万元,其中商用房租赁收入2696万元、健身开放收入994万元、赛事及各类活动收入810万元、广告及其它收入194万元;2014年,奥体中心运营收入5540万元,其中商用房租赁收入2585万元、健身开放收入849万元、赛事及各类活动收入1529万元、广告及其它收入577万元。

创新惠民措施 拓展服务项目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全运会后,奥体中心始终坚持将场馆的公益属性放在第一位,努力打造服务于全民健身的惠民体育场馆。先后面向社会开设了游泳、网球、羽毛球等十余个健身项目,健身项目全部执行“公益、低价”的开放办法,所有项目均以低于市区同类场馆(地)至少30%的价格开放。篮球场、笼式足球场、羽毛球场(可兼作毽球)、乒乓球场、健身长廊等室外场地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同时在元旦、妇女节、全民健身日、国庆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实行有计划免费向群众开放。每年为超过1.6万人次提供免费健身服务。并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学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执行优惠开放政策。在做好体育场馆免费低价开放的同时,奥体中心努力提升健身服务水平,千方百计让群众满意。在调研过程中,随机询问了几位刚刚锻炼完的游泳爱好者,其中一位老者谈到:“奥体中心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堪称一流。特别值得点‘赞’的是服务细节。我们经常早晨六点半过来锻炼,前台服务人员为节省大家等待时间,先将自制的排号卡和更衣柜钥匙发给我们,等大家进去后服务人员才逐人刷卡登记,避免了一大早排长队的情况。这个事情虽小,但见微知著,可以看出奥体中心为民服务的真诚和热忱。”近几年,奥体中心未发生一例因服务问题导致的投诉或纠纷。

融聚文化传播正能量

探索“运行+运营”的管理模式

在场馆管理模式方面,奥体中心初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运作模式,即“运行”+“运营”。“运行”指场馆日常维护、管理和服务工作。“运营”指场馆赛事、演出、会展等经营性活动。奥体中心成立了赛事活动营销团队,广泛推动“全员营销”理念,全员积极争取和吸引大量群众健身、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商业活动进入奥体。赛事活动一旦进驻,“运营”立即转入“运行”,设备技术、安保物业、行政后勤、市场开发等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运行”,整个过程实现无缝衔接,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效。赛事活动主办方、观赛观演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奥体中心赛事活动承办量明显增长。今年截至目前,奥体中心已举办或确定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达14场,受到了演出市场的瞩目。

场馆运营实现良性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内部管理文化和管理制度。两周一次的道德讲堂是奥体中心内部文化建设的一项品牌活动,立足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奥体中心副书记裴长宝介绍:“不同于一般简单授课、听课的模式,道德讲堂由员工自发组织节目,每位员工既是听众,也是讲师;是思想者、分享者,也是实践者、传播者,组织凝聚力和认同感大大增强了。”此外,奥体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全员进行军训、礼仪培训和拓展训练,着力提升员工团队意识和服务能力,打造出奥体人独有的风清、气正、心齐、事成的良好氛围。

在传播文明正能量方面,作为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式建筑,济南奥体中心承担了更多公益责任。在场馆人流密集区域,“遵德守礼”文明提示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在设计上突出城市特色,与场馆整体环境较好融合。2013年以来,一批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在一场三馆集中亮相,“东荷西柳”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受到了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关注报道,展现出“齐鲁文化新地标”的崭新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