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实现济南梦在山东"走在全国前列"中争当排头兵

11.04.2015  10:35

  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大省的省会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更需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充分发挥省会优势,争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为实现“济南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阶段怎么看

  3月31日,随着济南市统计局发布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公报,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摊开在济南人民面前。

  经济总量大了: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577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8.8%。人均产值高了: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2052元,同比增长7.9%,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357美元。

  财政底气足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3.1亿元,比2013年增长12.7%。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62.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26.0元,同比增长11.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了:三产比例由2013年的5.4:39.3:55.3调整为5.2:38.4:56.4。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9%,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从2012年的GDP增长9.5%,跑赢全国1.7个百分点;到2013年GDP增长9.6%,与全省持平;再到2014年的增长8.8%,超出全省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从“跟跑”、“追赶”到“并行”、“领跑”,济南市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质量优、效益好的前提下,都已达到或者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如果和自己比,济南基本达到了2012年初制定的“一年缩小差距、两年基本赶上、三年全面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望相比,济南还有相当的距离。

  “山东走在全国前列,济南再满足于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恐怕与省会城市的定位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明显不适应了。”济南市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如何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充分发挥省会优势,争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这是摆在济南市尤其是广大干部面前的一张在新常态下如何开创省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全新考卷。

  发展标杆怎么树

  “济南的发展定位,一定要济南从省情、市情出发,处理好留有余地和适度超前的关系,放在全省、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一位长期跟踪济南发展的专家告诉记者。

  在这位专家的手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对比数字:

  南京2014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高于全省和苏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5亿元,同口径增长11%;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均居第1位。

  杭州: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亿元,同比增长8.2%;财政总收入1920.1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7.32亿元,同比增长8.7%;

  “尽管省情、市情不同,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各异,不同城市间不能作简单的类比,但这并不妨碍把济南置于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实事求是地看去树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标杆?”该专家表示,济南提升发展标杆,首先要做到“三个适应”,即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省会地位相适应,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望相适应。

  树立什么样的发展标杆,直接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工作标准和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以一种更宽阔的视野“跳出济南看济南”,更能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能破除小成即满、固步自封的思想桎梏,真正做到站位高、谋事深、要求严;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的是省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放下的是虚幻的省会“老大”的架子和面子,这样才能真正将省会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发挥到极致,才会有推动科学发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担当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劲头。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