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群艺馆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扎实推进

23.01.2015  14:10

        1月17日下午,2014年度“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在济南市群众艺术馆举行。活动分书画作品展和专场文艺演出两部分。参加活动的是普通的泉城市民及热情的文艺爱好者,他们中有鹤发童颜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他们以书画作品、合唱、舞蹈、二胡齐奏、配乐诗朗诵、琴箫合奏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一年来的学习成果,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艺演出在合唱《共和国之恋》中拉开帷幕,舞台上有个演员表情到位、仪态得体,紧接着在第二个节目——舞蹈《达坂城的姑娘》中,记者又见到了这位演员。这位演员叫杨瑞兰,今年57岁,年轻时就爱好文艺,这次她一口气报了声乐、舞蹈两个学习班。在后台见到她时,她正踩着高跟鞋、提着裙子从楼梯上往下跑,脸上的表情很兴奋。“通过学习歌唱和跳舞,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气质各方面都有了变化。”杨瑞兰笑称家人都支持她参加学习班,“有时候女主人是主导一个家庭氛围的关键,如果她心情好了,对整个家庭都有好处。”

        “我是听一个朋友说这里有免费的摄影班,正好也想学,就过来了。”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吴树霞是摄影班学员,喜欢户外运动的她现在每次爬山都随身带着相机,“我水平还不大行啊。同样一个景儿,站在同一个地方,甚至拿着同样的相机,别人拍出来挺漂亮,到我手里就不行了。”吴树霞表示,自己欠缺的还太多,需要继续向“高手”学习。

        为了给“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2011年1月16日,山东大学·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学生实践基地正式揭牌。2014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共计有十几位优秀的本科生在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担任声乐、器乐、舞蹈指导教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姜楠表示,今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将加大与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的合作力度,并考虑把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列入艺术学院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基地。

        来自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声乐系的学生刘帅是“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成人声乐3班的指导教师,参与到“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活动中来,对他来说不只是多了个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他时常被叔叔阿姨们对艺术的热情感染。“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意义非凡的文化事业,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帅说。

        由济南市群众艺术馆首创的“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活动,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据济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马迎春介绍,活动自开展以来,累计开办1700多个培训班次,受众36万人次。自2013年10月迁入新馆后,随着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原来声乐、舞蹈、表演、器乐等常设课程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瑜伽班、非遗传习班等12个类别,每期近40个班次。“在这里,热爱艺术的普通人逐步成长为群众艺术的参与者、展示者、传播者,很多人也实现了年轻时候的艺术梦。”马迎春说。

        文艺演出结束后,书画展厅里8岁的陈庆泽和爷爷陈冠武正忙着在一张书法作品前合影留念。“这是我爷爷的作品。”陈庆泽告诉记者,为了写好字,他已经跟随爷爷写了一年的横竖。他不知道的是,爷爷正是为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他才报名学习的书法。“书法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太大了,从远处说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才,从近处说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和品格,起码能收住他的心。”“干任何事情,只要能收住心,准能干好。”陈冠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