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建设“和谐历下”文化当先

31.12.2015  11:24

  迎新年歌舞茶话会、京剧联谊会、肚皮舞专场……走进济南市历下区,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城乡居民带来了浓浓的暖意。

  近年来,文化力量已成为历下区建设“首善之区 和谐历下”的重要支撑。做活品牌项目、盘活社会力量、创新服务思路……一系列举措让辖区居民畅享文化福利。

  品牌引领

  肚皮舞舞蹈队队长张淑芝最近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为几十个肚皮舞学员上课外,12月30日,她的团队刚刚举办了一场肚皮舞专场演出,连日来,选节目、准备服装道具、召集排练……张淑芝和队员们每天只能休息5个小时。“我们每周日在文化馆排练,业余时间再打磨细节,成果终于比较满意地呈现出来了。”68岁的张淑芝坦言,该舞蹈队的发展得益于文化场馆的免费服务,从几年前的自娱自乐到如今独立撑起一台专场,大伙儿更自信、更有底气。

  这是历下区开展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历下区文化馆的一面墙上,公示着大排练厅、器乐排练室、培训教室等不同场地的使用排期,京剧、民乐、合唱等形式各异的活动项目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带动了全区13个街道社区的几十支团队。

  “开门办馆,把团队请进来还不够,还要把他们带出来。”历下区文化馆馆长张玉生向笔者出示了一套“台账”:2015年每一场活动的负责人、活动情况、活动总结,都在上面记录得清清楚楚。“文化馆为社会团队提供专业培训,相对成熟的团队有机会参加大型活动,既推动了惠民服务,又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张玉生说。

  张玉生介绍,历下区已连续举办13届元宵灯会、32届消夏晚会,2015年还启动了“首善之区 畅想历下”群众大型文化广场活动、“中国梦”主题系列摄影展赛等新项目,活动或凸显非遗、民俗等历下元素,或展示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风貌,均立足社区、突出群众参与。

  创新理念

  借图书、电子阅报、免费上网……12月24日,在历下区姚家街道名士豪庭第二社区居委会的图书阅览室里,不少读者享受了送上家门口的服务。而类似对市民免费开放、在历下区可实现“通借通还”的社区图书分馆,该区今年已建成了80处。据历下区图书馆馆长张雨介绍,从2015年1月1日起,历下区还全面推行图书免押金借阅,至今,全区馆藏图书37万册,全年图书借阅量15万余册(次),新办借阅卡1万余张。

  类似惠民、便民的举措在历下区还有很多。挖掘辖区高校、文艺团体资源或外聘高水平师资带活本土文艺团队;通过“公益文化大讲堂”提供声乐、舞蹈、书画等方面的“订单式”培训;为10个社区配备电子阅览室,为16个社区配备数字影院,为12个社区充实演出服装、乐器、设备……这些对接群众需求的举措,让居民体会到了切实的文化福利。

  而文化、旅游、产业等的融合发展,也正为群众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宽厚里是历下区的一条特色街区,为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品牌,今年11月,历下区文化局在此启动了“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文化节”,吸引了不同团队来此展示技艺、与游客互动。而在平时,常设的摄影展、画展、电影放映等活动与商家不定期的茶艺展示、旗袍秀等也是相得益彰。“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休闲、娱乐,这里文化韵味足,值得游览。”市民李晴如是说。

  据历下区文化局副局长汪颖春介绍,在文旅合力的同时,通过文化产业大讲堂、招商推介等平台,济南文化广告产业园、明府城等文化品牌得以更好地走出去。

  文化为媒

  12月24日,在历下区文化馆,老爹老妈合唱团的50多个成员在团长徐申的带领下,排练无伴奏合唱《山东老乡》。这支吸收了吕剧及地方音乐元素重新加工、改编的歌曲,被演绎得情绪饱满、神采飞扬。徐申坦言,合唱团虽在济南合唱节等大型比赛中有着骄人的成绩,但在这个平均年龄近60岁的队伍中,成员大都有病痛、丧偶等不幸经历。“是文化活动把我们聚在了一起,让我们身心愉悦,由此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也减轻了儿女和社会的负担。”徐申说。

  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历下区文化工作中的积极探索。面对城镇化、老龄化带来的邻里问题、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居民关系、干群关系如何应对新考验?汪颖春表示,“以文化人”,从而挖人性、聚人心、促人和,便是一个突破口。

  这项举措正带来一个个实际的改变:在姚家街道,一个因拆迁连续上访17年的住户,擅长诗文、写得一手好字,因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从一个“麻烦制造者”转化为社区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一员;在千佛山街道,一对因习俗差异闹得不可开交的邻居,通过参加舞蹈团,成了最要好的姐妹……

  “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治理、文化善治,文化正逐步走向治国理政的核心舞台。”汪颖春说,在政府主导、融合资源协同发展的同时,历下区还将进一步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为建设“首善之区 和谐历下”积蓄更多“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