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文化产业,建设“现代泉城”的新动力

30.10.2015  10:36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助力文化产业的成长,更能激发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作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省城济南,发展文化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巨大的空间和潜力。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这一目标,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使其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更成为省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引擎。

  搭建平台集聚发展能量

  修建于上世纪初期的英国烟草公司,已经在纬七路静静矗立了100多年,那是济南开埠历史的见证者,2013年10月成为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重新修缮,该建筑已经成为意匠老商埠九号创意产业园,成为济南市唯一依托老商埠历史遗存兼具时尚前卫功能的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于2012年5月正式开业并对外招商,目前已招商进驻收藏博物馆及摄影工作室、艺术广告工作室、建筑设计工作室等近1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预计年文化创意产值3000余万元。

  2014年10月10日,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纳客。该园区是济南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张庄路茶文化特色商业街区的中心位置,同样是利用部分老旧建筑和设施改建扩建而成,整个产业园改建后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保留了包括711军事铁路专线在内的1100米延长铁路、蒸汽机车和绿皮车厢,融入现代艺术的元素和创意,个性突出,彰显出鲜明的传统异国风格,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园区突出茶文化创意的经营理念,在延伸茶叶的前后产业链,拓展茶叶的种植、采摘、现场加工,以及鉴茶、品茶、茶道、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等项目的同时,融合了紫砂文化、红木文化、书画艺术等相关产业。今后,这里将主要用于茶及茶产品、紫砂文化交流与展示,目前进驻商户已达200家,预计年收入近2000万元。

  而位于历下区的济南文化广告创意产业园自去年7月筹建以来,也正在形成文化广告创意产业集聚之势。该园区以文化东路为发展中轴线,规划范围西至青年西路,东至姚家东路,南至旅游路,北至解放东路。目前,其东部核心区得到了重点打造,一期核心发展区由一栋135米的超高层和两栋高层组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文创产业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济南东部文化广告传媒发展创新区。而文化东路发展带则主要依托省影视制作产业基地(电影洗印厂),整合周边商务载体资源和文教资源,促进广告传媒、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集聚,打造新文化传媒载体,形成多样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带。

  如今,省城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基地,其中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8个;已建、在建、拟建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5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产业园区(基地)3个,国家级动漫基地1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基地)13个,大批企业开始在各园区、基地、特色街和聚集区聚集。

  而这也加快了济南市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2010年—2012年,济南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2013年,济南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0亿元,位居省内第二,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13.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7.1%。目前,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达11577余家,从业人员达26.7万人。

  做强做优有重点显“特色”

  规模上去了,更需要做强做优。因此,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2014年,山东中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教图书读者荐购B2B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济南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多媒体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山东广电呀咔咔动漫产业有限公司动画《泉水叮咚》项目、山东银丰文创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设计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山东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长城企业品牌建设营销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入选第四批山东省重点文化项目,这些均成为省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各县(市)区也都各有侧重,大力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市中区集中签约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世纪舜风广告创意产业园、“Loft济南·慢生活”文化产业园、星工场国际影视娱乐产业园综合体、“红场·1952”文化创意产业园、山东书城文化综合体、悦动城运动生活广场等7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涵盖了工业设计、新媒体、教育装备、设计研发、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被定位为山东省首家新业态综效性文化综合体的山东书城文化综合体项目,是省、市两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在运营上,将图书业态与文化相关的商业业态有机结合,营造一个高雅精致的文化殿堂、休闲娱乐的文化场馆。该区成立的济南市市中区文化产业联盟,也为当地文化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已经有数十家企业申请加入联盟。

  槐荫区则致力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合理谋篇布局,打造旅游品牌。位于吴家堡片区的方特东方神画(非物质文化博览园),项目总用地面积1000多亩,2015年4月29日正式开门纳客,预计年接待游客能力在300万人次。“文化槐荫、非遗之旅”将成为泉城旅游新名片。据统计,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园区接待游客5万人。

  章丘市着力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品牌,先后投资4亿多元,集中打造集影视拍摄、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朱家峪、锦屏山、百脉泉三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电视剧《闯关东》、《南下》、《老农民》等一批鲁版大戏相继在章丘拍摄。去年,又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欧洲街和5000平方米的安纳伯格微电影拍摄基地。此外,当地重点打造特色工艺品产业品牌,龙山黑陶、辛寨鲍芹、唐和唐等品牌多次参展文博会等各类会展。其中,章丘黑陶成功申报为国内第一个艺术和工艺品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指定为十一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十艺节”指定礼品。

  强力扶持开创“融合”新局面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实现文化产业新的跨越和发展,济南市政府于今年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立足省会济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突出创意、创新、创造,围绕全市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就此制定了29条政策意见。其中包括:“推动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演艺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出版发行、艺术品交易等文化主导行业”“在全市每年遴选10个左右产业优势明显、效益好后劲足、可持续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纳入市重点产业项目”等内容,以期实现“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济南市成为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

  济南市更视“产业融合”为一大发力点。该市先后出台的多项政策意见,将发展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格局。

  得益于此,产业业态融合效果显著。充分依托济南国家软件名城的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着力发展动漫游戏制作、数字出版等行业,积极推动齐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渠道不断优化,每年40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所产生的融资杠杆作用日益凸显,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市场融资额达45亿元。

  而眼下,济南市又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信息产业、体育产业等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宣传“泉城济南”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办好“泉水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推动建筑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融入文化元素。组织文化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强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

 

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2012年

  承办第四届山东文博会

  2012年8月30日至9月2日,第四届山东文博会在济南成功举办,展出面积7万平方米,参展商2200余家,涵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展会期间,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252个,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融资总额2900亿元。

  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济南市对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筛选确定2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100个文化产业项目,在项目立项、政策扶持、银行信贷、土地使用、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化产业项目209个,经专家组两轮严格评审,最终确定16家文化产业园区和22个文化产业项目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

  2013年

  逐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济南市完善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全市传统出版领域资源,实现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初步转型,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城改革文化产业项目扶持方式,按照逐步由运用政府财政资金直接扶持文化产业项目,转变为运用政府财政资金撬动、引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开拓创新文化产业发展

  省会大剧院、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群众艺术馆建设按时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银座天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建设完成,并于10月份开业运营;泉城文化艺术中心、山东创意文化综合体、大众传媒大厦、山东书城、世纪金榜文化产业基地、荣宝斋大厦、世博山东馆、章丘城市文博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济南市积极培植新兴文化产业项目,“无线济南”(济南手机台)数字新媒体移动城市门户、中国·济南汽车音乐节等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2014年

  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创新

  济南市强力推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达11577余家,销售收入过亿元文化企业41家,规模以上企业290家。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力度,2014年全市共有6个文化产业项目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55个文化产业项目获得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济南市继续推动重点园区加快发展,国家特色商业街英雄山文化市场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两个国字号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转型升级,新引进文化企业26个。

  圆满承办第五届山东文博会

  设立37个文博会分会场;组织开展263项“相约文博会”群众文化活动;全媒体宣传促销文博会;开展文博会进社区和与12345热线联动活动等一系列新举措,促使文博会真正成为文化的盛会和人民的节日。本届文博会硕果累累,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020个,投资总额6236.23亿元,融资总额1885.72亿元;现场签约5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1143.24亿元,融资额689.58亿元;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35亿元,现场参观人数140万人次。

  2015年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6月16日,济南市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驻济高校签订文化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秉承“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各领域开展合作,加强人才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该市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继续抓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济南市继续推动重点园区快速发展,国家特色商业街英雄山文化市场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两个国字号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转型升级。山东创意设计园、泉城国际文化产业园、七贤文化产业园、东方威尼斯产业园等园区集中进行招商推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于4月底开园。平阴梦幻星空、绣河文化旅游区、鹊山龙湖文化休闲区正在加快建设。齐鲁七贤文化城、西街工坊创意产业园等园区正在进行业态升级提升。齐鲁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计划积极推进。
 

槐荫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发展迅猛,成为省城商贸繁荣、宜居宜业的城区之一。是什么给这块土地带来了发展的活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奠基石和开拓进取的原动力,一直以来槐荫着力弘扬传统文化,逐步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槐荫区一位主要负责人说。

  方特东方神画、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百年商埠风情区、国际旅游度假区,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在槐荫开枝散叶,显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同是一个个传统文化的生动脚本,镌刻在这里的每一片土地。如今的槐荫区,不仅温润质朴的生活方式被沉淀为文化体验,更多艺高胆大的艺术家、创新者在这里涌现和汇聚,槐荫日渐成为省城西部文化的高地,在这个高地上,可以打量“济南新未来”。

   传统文化进校园 崇文尚礼育新苗

  2015年7月25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济南市文广新局、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在济南市落下帷幕。这是一项全国性、高规格、面向少年儿童的重要戏曲艺术活动,有京剧、豫剧、昆曲等20多个剧种参赛,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少儿戏曲的最高水平。

  值得祝贺的是,来自槐荫区纬十路小学的小选手在比赛中出手不凡,分别荣获“金花十佳”和“金花奖”。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槐荫区多年来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动传统文化事业在全区扎根发芽。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每天上午10点左右,济南市纬十路小学的校园里就会响起京戏歌《唱脸谱》,全校学生一起做自编的京剧操,一招一式都很“起范儿”。而作为济南市第一个将京剧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的学校,从2005年至今,学生在各类戏曲比赛中获奖,京剧已成为纬十路小学的“特色名片”。纬十路小学校长张蕾告诉笔者,学校把京剧艺术纳入校本课程后,全校1-6年级每周都要上京剧课。

  张蕾认为,京剧是国粹,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是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让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不仅仅在于教师传授演唱技巧,更应该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京剧的精髓,并通过京剧这个载体,挖掘其文化育人功能,加深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民族精神的了解。

  “谈起《诗经》、《大学》、《中庸》、《庄子》、《离骚》等经典书籍,可能每个中小学生都知道,但能熟背的也许不会很多。但在济南市槐荫区的许多学生中,就有很多‘经典诵读小明星’,小小年纪却能熟练背诵多部经典书籍。很多学生还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经典语句写在课本或作业本上作为座右铭。”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卫东表示。

  从2004年开始,在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的组织倡导下,济南市光明街小学成为区首批开展经典诵读实验的学校之一。学校特意派业务骨干老师赴北京参加了关于经典教育的研讨会,并将“经典诵读”工程列为教研科研课题,校长亲任组长,并将“经典诵读”列入课程表。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为全校师生购买了经典书籍《弟子规》、《老子》、《论语》、《大学》、《中庸》,《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读本。学校规定每天早上诵读时间为10分钟,中午诵读时间为15分钟,每节课预备铃后的两分钟,以及每周的经典诵读课都是各班进行诵读活动的时间。

  李卫东介绍,槐荫区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建设文化强区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全区60多所中小学。经过多年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融合,槐荫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从穿着、举止、卫生还是成绩、素质。槐荫区初中毕业的合格率如今已经达到98.9%,从以前合格率、优秀率位于全市的七八名到最近3年来一直稳居全市第3名。

   延续传统文化根脉 建设人文魅力空间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脉’,如果这个根脉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在槐荫区的主要负责人看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巨变,将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规划融合,加强对城乡记忆和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既是历史的责任,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及其周围环境,包括相关的街区、景区、地段、景点,都要进行整体性保护。”槐荫区把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将文化元素、文化脉络纳入城市规划,预留传统文化发展空间,避免流失。对城市历史文化原有的、本来的、真实的珍贵历史原物,保留它们所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尽量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式样修补整治,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综合功能完善的人文魅力空间。

  济南自开商埠,为槐荫留下了1.31平方公里的老商埠区。宏济堂、山东丰大银行旧址、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经四路基督教堂、国民政府山东交涉公署、济南饭店、纬七路9号院、经二路373号院、大生里片区等老建筑散落其中。其浓厚的异国情调和民国风情完全可以和上海、天津的老商埠区相媲美。

  为让它们重获新生,槐荫区决定进行保护性开发!“将老建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努力形成一个符合早期济南商埠风貌的街区或片区。”在改造过程中,槐荫区对仍能使用的老建筑进行修缮,并对其外观进行合理改造。然后对某些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把老建筑之间的新建筑进行整体拆建,使新建的建筑风格与老建筑一致,并连之成片,形成一个特色商埠风貌区。而外观的修建、改造,目的在于突出济南的历史文化,并把相关的文化项目引入其中,使这个片区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经营区,而是深层次的文化产业开发区,使槐荫区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不仅如此,槐荫区还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很多济南人也许不知道,在槐荫区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它有着兴盛而辉煌的过去,它就是兴福寺。济南市考古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兴福寺虽然是个小型庙宇,但是建筑布局依然十分完整,整座寺院都是按照中国传统古建筑格局而建。不仅如此,而且该组建筑规格非常高,大殿和后殿都是庑殿顶,这种建筑形式在济南小型庙宇中是独一无二的,建筑的档次也似乎超出一般的建筑规格。”槐荫区旅游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寺庙的主体已经修缮完工,寺庙内神像恢复工作已经走完政府招标手续,修复计划最近就会出来。

  从2008年开始,槐荫区文化局历时五年,组织开展了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省市文物专家组复查验收,最终确定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兴福寺、五三惨案蔡公时殉难地等1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峨眉山古建筑群、申家庄钟楼等11处;槐荫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后周村玉符河石桥、田家庄遗址等10处。

   尽显地域特色 大胆融合与创新

  在做好传承的同时,槐荫区还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已经开门纳客的非遗园,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省内外的大量游客,它的“引力”源自文化魅力。该项目位于槐荫区吴家堡片区,整个园区由8大主题区域共29大独家项目及1000余个文化小类组成。200元多元的价格看着有点高,但细算下来,一个大型游乐项目的费用还不到10元,并且针对老人、孩子还有优惠活动,入园游玩过的游客都觉得物超所值。

  的确如此,置身园区,游客可以与女娲同赴击退巨怪、彩石补天的奇幻之旅,还可以乘坐自动寻迹无轨车在各种高科技模拟的戏曲环境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孩子们在丛林乐园与熊大熊二光头强亲密接触;喜欢穿越剧的朋友会亲见白娘子法海“决战金山寺”,滚滚水浪倾泻而下时,沾湿的衣襟证明,你的确穿越了一回;喜欢惊险刺激的朋友还能享受到丛林飞车和极地快车带来的快感。

  园区内的节庆广场一直是欢乐的海洋,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泼水节、非遗文化节演出等,耳目一新、应接不暇。“这里不仅有刺激性的娱乐项目,还有文化艺术气息很强的看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如游客所说,“这里有做梦想不到的、花钱玩不到的”,精彩程度可见一斑。据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园区每日游客流量达万人以上。

  在槐荫区张庄路46号广友茶城南院看到一排红色砖墙结构的单体建筑:斗篷式的大屋顶、宽敞的大开间,“抓革命、促生产”的红底白字、墙上的五角星,让人一下回想到那个火红年代。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依托有着61年历史的苏式仓库主体结构改建而成的。整个园区分为A、B、C、D、E五个区域,其中A区汇聚六大茶类20多个知名品牌,C、D、E区则集中展示和销售茶及与茶相关产品,如茶叶、茶具、工艺摆件等。园区负责人介绍,“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户园区,其中12个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里不仅从事茶产品经营,还有非遗技艺的展示和传承。”园区和济南大学共建外国留学生茶文化实践基地,“今年以来,在园区举办的茶文化体验活动10余次。”

  再来到营市西街,你会发现一片特殊的区域,绘画、雕刻、音乐、舞蹈……你能想到的绝大多数艺术门类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踪迹。这里就是槐荫区西街工坊创意文化产业园,这个快速发展的文化新高地,被誉为济南的798。

  西街工坊所在的位置原本是济南市老皮鞋厂的破旧厂房,作为济南市首批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西街工坊实现华丽转身,在专业单位的规划设计下,从原有的红砖墙身上,伸展出黑色的钢结构和大片的玻璃幕墙,老工业厂房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与当代装饰元素有机结合,文化赋予了这里新的生命。目前,园区汇集了书画、影视传媒、特色培训、茶艺等文创单位百余家。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增长快速等鲜明特征,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2013年,槐荫区政府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编制完成《槐荫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规划明确将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作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先导产业”,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槐荫区积极加快文化与科技、资本、创意等要素的融合,通过龙头企业、特色街区、产业园区带动,努力形成会展、文化休闲、数字娱乐、动漫影视、印刷出版、广告策划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如今,以方特东方神画、西街工坊、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意匠老商埠9号院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创意园区风声水起,以世纪金榜、世博动漫、腾鲤广告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强势引领,以省会文化艺术中心、荣宝斋艺术广场、小清河湿地公园、印象济南·泉世界、会展中心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前景广阔,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带动槐荫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历下区“双轮驱动”建设文化强区
 

  “就这个feel倍儿爽!”10月23日一早,记者刚来到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文化站门口,就被一阵欢快的舞曲所吸引。走进细瞧,原来是十几名社区舞蹈队队员正伴着动感的节奏排练着新动作。“别看我们大都年过半百,可音乐一起,仿佛立马年轻了好几岁。”舞蹈队队长白桦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支业余表演队还和东关街道文化站的服饰队、声乐队、合唱队等组成了“东之韵”文艺演出团,不定期为当地的老街坊们献上精彩的演出,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

  目前,历下区各个街道几乎天天都在开展这样的基层文化活动。全区每个社区均有舞蹈、合唱、民乐演奏、京剧、吕剧等若干支群众文化队伍,各门类演出队伍有180支,参与居民达数千余人,每年开展较大规模演出场次达300余次。而为了给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该区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文化支出,不仅投资1.5亿元,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拥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国家二级图书馆的历下区文化中心,还在13个街道全部建立了综合文化站,所有社区也都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更打造了40处社区图书室,配备图书12万册,建设40条健身路径、4处社区健身苑,成立6所科普大学。依托日渐成熟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历下区持续丰富当地文化活动内容——连办32年的消夏晚会已经成为区文化馆的保留节目,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培训班、社区舞蹈大赛等从不间断;社区邻里节在中创开元山庄已持续举办11届;龙洞街道趣味运动会、我健康我运动、社区舞蹈大赛等成为辖区居民健身娱乐的文体品牌;还有社区“四点半”学校,“书香历下·全民读书”……多元文化品牌活动让群众普享当地文化事业大发展的硕果。

  而要实现“文化强区”,还需实现“两条腿”走路。为此,历下区启动“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数字传媒、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体育娱乐等六大文化产业。

  沿着这一思路,该区对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融资不断加强,累计完成各类拆迁近60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载体建筑1300万平方米,其中大型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达到14个,总投资120亿元。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和即将竣工的项目有文化广告创意产业园、创意山东城市综合体、人民传媒大厦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支持。

  济南文化广告创意产业园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该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目前园区一期核心发展区主要基础设施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具备企业进驻条件,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园区采取“一园多区、梯度开发、互动发展”模式,以数字化、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兴广告创意产业为主,争取3年至5年,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广告企业集聚中心、文化广告创意产业中心和广告资源交流中心。

  面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提供全方位服务,也成为当地有效的工作方法。该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贡献大的企业高管和高层次人才予以奖励,并成立文化产业协会,组织文化企业定期交流沟通。在强有力的扶持下,该区文化企业数量2014年为2248个,较2013年同比增长21%;文化企业数量占本地企业数量比重2014年为13.62%。此外,历下区鼓励辖区文化企业上市,提出上市企业奖励200万元,新三板上市企业奖励150万元。目前,共有文化上市企业7家,资本市场融资额156亿元。

 

文化产业成天桥经济新引擎
 

  “我们乐园预计2017年底就可以开门营业,届时会成为黄河北休闲游乐的好去处”,10月25日,笔者从新奇世界国际度假区了解到,占地900亩的美猴王主题乐园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将于2017年底开门营业。

  新奇世界国际度假区落户黄河北是天桥区推动北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2015年4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到天桥区视察调研时,就天桥区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留住工业文明的DNA,发展艺术、2.5创意产业”。天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截至2015年6月30日,天桥全区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文化经营单位2722家,占全区企业比重为12.1%,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额6794万元,已基本形成了集创作、出版、印刷、摄影、制作、演出、娱乐、贸易以及旅游和休闲为一体的门类较齐备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厚重底蕴助力文化产业繁荣

  济南是一座拥有46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齐鲁文化的中心。天桥区作为济南市的四个老城区之一,位于市区北部,黄河、小清河、工商河三条河流贯穿境内,为天桥区奠定了悠久的航运文化。

  作为济南的中心城区,天桥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晚商古墓群、春秋名医扁鹊墓、唐开国名将秦琼故居、元散曲家张养浩墓、济南著名景观“齐烟九点”中的凤凰山、鹊山等六点,以及由24处泉池组成的五龙潭公园皆在天桥辖区内。

  此外,天桥区还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从唐代的制铁业到近代第一个民族电力企业、第一家机制造纸企业、第一家面粉厂的兴办,都为天桥区现代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天桥区仍有十几处老工业厂区的闲置用地,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广阔空间。其中,原属山东造纸总厂东厂的济南大易造纸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有独资企业。厂区位于制锦市街道中心,东邻护城河,西接铜元局后街南北段,南起铜元局后街东西段,北至少年路,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据统计,目前,有31家公司租赁其厂房经营摄影、精品水族、文化培训、休闲娱乐等行业。厂区保留下来的原生产车间基本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适宜打造为以泉水、铜元局和百年造纸为主题元素的新型文化和创意型产业的聚集地。

  区内的成丰面粉厂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其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厂区早已停产,现已成为废弃的厂房,由济南市旧城改造投资公司管理。依照市规划条件,在满足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利用厂区保留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和休闲等公共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文物新的历史价值。

  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舆论宣传,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天桥的奋斗目标,而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风貌,一代代先人创造的文化瑰宝,形成了促进文化发展的城市要素和自然条件,为天桥“以文化促转型”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建设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集群

  截至2015年6月30日,天桥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文化经营单位2722家,占全区企业比重为12.1%,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额6794万元,已基本形成了集创作、出版、印刷、摄影、制作、演出、娱乐、贸易以及旅游和休闲为一体的门类较齐备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先后涌现出中教产业、诺丁山、金海岸大舞台、中恒商城、大成美术馆等十大重点文化企业,以及D17银座天成、药圣天成、国贸天成等“天成号”文化创意产业园。

  大成美术馆是济南城建集团倾力打造的艺术场所和文化项目之一,2013年3月建成,总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面向市民及美术爱好者免费开放。作为中心文化设施的美术馆展厅利用一座上世纪70年代初建设的砖式穹顶老建筑改建而成,建筑面积741平方米,兼具旧工业时代气息与现代设计理念,适合举办美术、影像、雕塑等艺术品展览,以及各类文化论坛、艺术沙龙、品鉴会、酒会等文化盛会,是济南一处独具魅力的新型文化场所。

  在“天成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天桥区因势利导、科学规划,严把规划设计、市场定位、园区特色三大关,确保其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D17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原有的工业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传承历史、修旧如旧、科学规划、突出文化”的改建原则,将原济南啤酒集团旧厂房在保留厂区建筑原有风貌、布局、工业元素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打造成为集文化演艺、休闲娱乐、全民健身、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药圣天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又叫济南古玩城,由山东宏济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东工商河畔北园大街与东工商河路交汇处。药圣天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结合东工商河路及沿河两岸美丽的景观,突出行业特色及文化底蕴,借鉴南京夫子庙及江南水乡古街风格,体现出青瓦、白壁、马头墙和小桥流水,打造以明清建筑为特色的仿古建筑群,形成江北“秦淮河”的独特景观。

  国贸天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休闲娱乐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天桥文化经济建设,构筑天桥文化新地标”为定位,提出“高起点规划、高门槛引进、高水平建设”的规划目标,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及名车展览为一体,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园林式新型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

  笔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区”建设,天桥区成立了“天桥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实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供了操作依据。

  天桥进行了整合文化与旅游、文化执法行政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行政责任主体。天桥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以文化市场为主阵地,进一步规范、细化《天桥区文化局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及歌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审批流程,保证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制定“权力清单”,抓好市场巡查监管和监督检查,建立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监管档案和分级管理,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时间节点安全隐患排查,积极探索“放”、“管”结合新路子, 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文化局主导的文化馆、图书馆等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规范,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两馆建设均为“国家一级馆”。

  天桥区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方面将原有的文化馆、图书馆的部分监管职责进行简化、统一,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论证“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由各级文化相关人员构成,推进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领导决策、综合协调;增加两馆评价方式,在馆舍评级的基础上,增加群众性调查评级,多元化、实用化评价,体现文化惠民实效;内部增强人才队伍相关建设,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陈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落后、人才结构单一等现象。

   培育天桥特色的文化品牌

  “北跨”是拓展济南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作为“北跨”战略的主阵地,天桥区按照“产业北进、城市北跨”的工作思路,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两大载体,打通“北跨”发展瓶颈。

  拥有浓厚的诗画文化、医药文化和黄河文化的鹊山龙湖项目,是“北跨”战略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突出,是广大市民和课上关注的焦点。

  2014年2月27日、4月25日,天桥区与北京中弘集团先后签订了《鹊山龙湖合作开发协议》和《鹊山龙湖项目合作实施协议》。北京中弘将斥资300亿元,打造以旅游度假、养老养生、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为主题的济南鹊山·新奇世界国际度假区,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济南市旅游产业升级。

  项目中最核心的“美猴王主题公园”,将以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充分挖掘古老的黄河文化和区域文化,通过借鉴迪士尼、嘉年华的元素和理念,结合多项设备和演出,打造一个以西游记为故事背景,融东、西文化元素为一体的沉浸式主题乐园。

  为了保障当地百姓和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天桥区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展演广场”、“第二故乡情”等广场演出,逐步实现艺术团体演出常态化。

  近年来,天桥区基本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街(镇)文化站为支撑,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注重树立和推进文化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了消夏广场文化、第二故乡情、“非遗”戏曲展演周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以此来有效地推进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繁荣。注重城乡统筹、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把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作为惠民安民的切入点,采取以“联村演出”为主,“独村演出”为辅的方式,为辖区120个村庄的农民群众送去了吕剧、京剧、豫剧、器乐、快板、曲艺、歌曲等多种形式的演出。同时,在外来务工人员保障和服务上不断探索,开展计生服务、建筑用工服务、维权和劳动就业服务等十项服务,促进外来务工人口融入城市。

  城市文化具有非常广泛的教育、凝聚、调节和娱乐等社会功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天桥区通过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惠民安民利民工程,真正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文化发展变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链接:数读天桥文化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规模

  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43亿元,增幅14.23%;2013年GDP336.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91%;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的贡献率1.95%;2014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总额364万元,增长30.9%。

  二、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融资

  201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54亿元,同比增长191%;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9.2%,比2013年提高了4.65个百分点。

  三、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载体

  截至2015年6月30日,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到2722家,占全区企业比重为12.1%,提高0.5个百分点。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额6794万元,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1家,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国家级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数量5个,专业文化市场6个,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

  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49个,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280万美元,增长率14%,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占本地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比重5%。

  五、文艺创作生产

  文艺作品成绩丰硕,2人获泰山文艺奖,6人12次在国展中入展。王敏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印象西藏”摄影大赛中获铜奖,耿世彪分别获得首届“王羲之奖”、首届“张芝奖”和“孔子艺术奖”。校园剧《爱的乐园》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戏曲小品大赛,获得银奖;第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京剧《扈家庄》荣获大赛一等奖。动漫轻音乐连奏《童年的歌》和校园剧《爱的乐园》获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六、文化及相关产业专利

  近两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专利授权267件,增长11.9%,占全部专利授权比重18.3%,提高4.08%。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化厅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全文)
  新华社青岛6月10日电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文化厅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文化厅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并致祝酒辞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于6月9日晚在青岛国际文化厅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