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蓝天白云”变多了为啥觉不大出来

08.07.2016  20:01

  从近3年来环保部门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来看,山东省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济南市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善中。可是有不少市民对此感到疑惑:环保部门说气质在改善,为啥并没有感觉蓝天变多了呢?为了搞明白蓝天和污染物们的关系,省环保厅收集起近3年来500万个监测数据,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拐点”。

  【如何界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看着通透未必真“”,能见度至少得10千米

  在环保研究领域,天空看起来蓝蓝的不一定就是“蓝天”,有时候可能看起来通透的蓝天却隐藏着超标的污染物,比如 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从2013年起,为方便公众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山东环保部门在专业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了具象性指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以下简称“蓝繁”)天数。

  然而,仅有描述性指标,还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大气改善的成效,环保领域也很难找到一个指标直接对应“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此,山东尝试将气象学上的“能见度”作为对应的技术参考指标,并综合制定了具体判定标准。

  具体说来,“蓝繁”判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能见度日均值≥10千米且有16个小时值≥10千米;第二个是,虽然能见度日均值<10千米,但PM2.5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相对湿度日均值≥85%。

  【说气质逐年改善,数据撒谎了吗?】

    监测站交给第三方,不是环保部门自说自话

  2014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3%,济南PM2.5改善16.7%。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济南改善3.3%。数据显示,近两年山东省和济南市的“气质”趋于改善。

  “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不应该是蓝天更多起来吗?”市民王女士不解,“原来还觉得雾霾是冬天的专利,但最近几天感觉似乎不是这样,夏天蓝天不是应该多一些吗?真改善了吗?

  和王女士一样,心存疑惑的市民不少。那么数据有没有“说谎”呢?我们的空气真的变好了吗?

  2012年8月,山东省将17市14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TO(转让—经营)模式移交给第三方运营,并遴选出了3家运营单位和1家比对单位,分别承担空气站运营、比对业务,且运营、比对机构只对省级负责。

  “这种模式下即便是环保部门想更改数据是不可能的。”环保部门相关人士说,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共同对运营、比对单位进行质控考核,共同出资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归省、市环保部门所有,实现了空气站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理。

  【为啥蓝天数却似乎没明显增多?】

    PM2.5改善幅度不够,能见度提升未达“拐点

  既然数据没有说谎,为啥我们并没有明显感到蓝天增多呢?省环保厅收集了2013年以来近500万个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能见度和PM2.5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能见度逐步降低。

  以常见湿度40%为例,PM2.5大致在60-70微克/立方米之间存在一个“拐点”。数值超过这个“拐点”,伴随PM2.5浓度的降低,能见度缓慢升高;数值低于这个“拐点”,随着PM2.5浓度进一步降低,能见度迅速改善。这样的“拐点”,就像治霾过程中环境治理的“拦路虎”,一旦跨过这道坎,市民实际感受到的蓝天数就会多起来。

  举例说来,当PM2.5浓度为300微克/立方米时,能见度为5千米;当PM2.5改善到200微克/立方米时,能见度几乎仍在原地踏步,市民直观的感受就是天还是灰蒙蒙的。而在“拐点”(60至7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能见度为8千米;当PM2.5降为50微克/立方米时,能见度超过10千米;当能见度在40微克/立方米时,能见度可能会达到15千米左右……数值低于这个“拐点”,哪怕PM2.5进步一小步,能见度就会改善一大步,市民感受到的蓝天就更通透;而数值高于“拐点”,即便PM2.5改善一大步,能见度变化也很小。

  山东省2013年、2014年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8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数值超过“拐点”,因此会出现能见度改善(5.6%)滞后于PM2.5改善(16.2%)的情况。2015年PM2.5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接近“拐点”范围。

  把这个“幂函数”套用在济南气质上来看,济南市2015年时PM2.5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相比较2013年108微克/立方米的平均浓度,距离“拐点”大大靠近。然而,87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相比较“拐点”(60-70微克/立方米),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污染物各项浓度指标确实在改善,但改善的幅度不够,还没有到达拐点。”省环保厅相关人士说。

  【气质提升“拐点”何时会到来?】

      2017年济南PM2.5要降至70微克/立方米

  山东省今年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二期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各市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原则上不能低于8%,全省目标是:2016-2017年均改善率为8.2%,也就是说到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将降至64微克/立方米,意味着将进入“拐点”范围,迎来能见度迅速提升的阶段。

  而根据《济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济南PM2.5将从2015年的90微克/立方米降低到75微克/立方米。按照这一规划,2020年济南大气环境的“拐点”指日可待。根据山东省对济南市的要求,到2017年济南市PM2.5浓度就要降至70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济南进入“拐点”的时间会更加提前。

  按照计划,不论山东省还是济南市,在2017年“蓝繁”天数增多将进入“加速度”状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突破这一“拐点”难度依然较大。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气污染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由于历史原因,济南空气质量“底子”较差,主城区排放强度则是山东平均水平的4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在全国74城市中排名依然相对落后,“要想在短时期内空气质量大幅提升非常困难,这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网址链接: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60708/15712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