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蓬莱院:百年道观大隐于市

05.09.2014  19:56

  后殿——王母殿。

  蓬莱院前殿的吕祖殿。

  距离大明湖不远,在一条商贩密集的小巷中,有一处清净之地——蓬莱院,它是上世纪20年代所建,后又经重修、扩建,最终形成今日格局。目前蓬莱院是济南市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来此的香客和游客不断。

   闹市中的清净之地

  在明湖东路东头,路北有一条小巷,小巷曲折,两侧商贩密集,熙熙攘攘,这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有个诗意的名字,叫霞侣市街。沿霞侣市街北行不远,一朱红色院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朱红色的大门已显斑驳,大门上黑底的牌子上“蓬莱院”三个金色大字引人注目。

  蓬莱院为一处道观,坐北朝南,大门朝西。踏进蓬莱院,可见门店的左右墙上分别绘着“赵公明元帅”和“温琼元帅”。穿过门殿,就进入到蓬莱院的前院。时不时有信徒前来上香,前院内的香炉里香火缭绕,更显此处清净宁谧。

  蓬莱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的北面是吕祖殿,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殿檐下绘有精美的彩绘。大殿内供奉着吕洞宾和两个侍童的塑像,东、西的台座上还供奉有吕洞宾的四位弟子。院子的东侧是十方堂,用来招待道众。院子西面的一排平房则是蓬莱院内几位道人的住所。

  通过平房东侧一条窄道,穿过一个拱形月亮门,便进了后院。后院北侧大殿为王母殿,从王母殿拾级而上就来到三清殿,三清殿内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墙壁上则绘有“黄帝访道”和“至圣问礼”两幅画。三清殿的两侧分别放着钟和鼓,每逢重要节庆,阵阵钟鼓声就会从蓬莱院传出。

   修建道观的美丽传说

  据霞侣市街上的老人介绍,蓬莱院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后来被摧毁,经过多次重修和扩建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成为现在人们所见的样子。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蓬莱院建于1924年,由第一代道长张教元主持修建。说起张教元,还颇有一些传奇色彩。张教元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七代弟子,常年在外云游,1912年,由陕西华山云游到济南。据传,当时他只带着一个小包袱,在济南城外的一处破败不堪的关帝庙落下了脚,终日化缘度日。

  起先,张教元的到来并没有引起附近居民的注意,事情逆转自一个病人的精神病发作。传说,张教元在关帝庙安身后不久的一天,附近一个得了怪病的人出现在关帝庙门前,整个人疯疯癫癫,一刻不停地胡言乱语,而且劲儿奇大,上去六七个人都摁不住。

  张教元找到这人家属,无偿开了三服药,没想到病人吃完竟恢复了正常。从此,张教元的名声慢慢传播开来,四里八乡的人都找他来看病。而他对来看病的一概不拒,穷人一概不收钱,富人想给钱就给钱,给多少也敢要,不给钱也无所谓。

  就这样,附近居民对他产生了好感,等他提出再次云游时,大家请求他留下,他也就顺应所请,用积攒下的钱加上善民的资助,在关帝庙附近买下了三亩多地,在原有关帝庙的基础上历时6年建起了一座道观,取名“蓬莱院”,邀请他的师父如意真人带弟子5人前来观内主持,奠定了道观初步的规模。发展到1940年,院内已有20多名道人,蓬莱院达到了全盛时期。

   “霞侣市街”

  原名叫“下驴市街”

  道观所在的下驴市街,虽然现在可以称为市区,当时却在城外,相比城内是个荒凉的所在,因为距离济南城东门较近,这里小旅馆集中,城外乡下的客商、农民等贩夫走卒,骑着驴从郊外赶到济南后,大多在这里找个旅馆住下,并把驴寄放在店里,然后再进城办事,久而久之,这条街便被称为“下驴市街”。

  张教元在此建馆后,觉得“下驴市街”听起来不太雅观,有失斯文,就借其谐音改称“霞侣市街”,一直沿用至今。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张教元道长仙逝,蓬莱院也迎来了一轮劫难,以后经历了战乱、“破四旧”,蓬莱院进入了衰败期。

  “破四旧”开始后,蓬莱院被多次破坏,观内道众被遣散,迫于生计,一些道众参加济南刺绣社,换得收入维持生计,一直坚持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6年,蓬莱院正式成为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当时的道长张明真带领道众重回蓬莱院,带领道人在善人的帮助下,一点一滴地对道观进行恢复、重建,直到1996年,蓬莱院重建工程才宣告完工,道观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