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金周游玩不开车的冷思考

10.10.2014  10:43

 

  10月1日,天桥交警大队在高速公路下口设立“区间公交乘车点”。(本报记者 崔健 摄)

  2014年国庆长假已经收官。这个长假对于济南的交通有着怎样的意义呢?细心的市民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泉城的交通状况大有改观。

  以往假日来临之前,交管部门都要忙着联系景区,绞尽脑汁开辟临时停车泊位;今年,他们采取了关闭景区临时停车场的做法。令人惊喜的是,往年的堵不见了,景区周边交通流量下降3成,交通状况明显好转。

  假期景区不太堵

  “除了假期第一天景区周边有些堵,其他时间都挺好。”连日来,多位出租车司机和市民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10月5日晚7点左右,记者搭乘出租车走在舜耕路上,发现车流稀少,秩序良好。“比放假前都顺畅!”司机师傅高兴地说。

  10月1日上午8点左右,记者在泉城广场发现,随着游人逐渐增多,西邻的趵突泉公园也出现了成批的游客,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也开始增大。由于长假首日大型活动较多,加上千佛山、大明湖等景区免费开放,截至当日下午5点半,四大免费景区游客总人数已经达到45.56万人次,而去年同日入园人数为10.3万人次。

  据了解,为维护交通秩序,济南交警采取各项措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假日期间,他们与公交公司协商,开辟至动物园和泉城广场等线路的区间换乘公交车200余辆次,运送游客9000余人次,减轻了大型商圈、旅游景点周边以及通向重要景区道路的交通压力。

  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家普遍表示景点周边交通好于往年。

  当然,不是所有路段都畅通。有市民对记者说,长途汽车总站周边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据记者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原先位于郊区的车站已经融入市区。每到节假日,不仅是车站附近,甚至几公里外的多条路段也受其影响,出现严重拥堵。景区禁停堵变畅

  回忆前些年,每到大的节假日,交管部门为缓解停车难,往往积极联系景区开辟临时停车泊位,甚至在城区部分道路两侧辅道开辟临时停车区域。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却收效甚微——滚滚车流停停走走,寻找少得可怜的车位,辅道上停满车辆,让骑车出行的人们非常不便,还充满安全隐患。

  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今年国庆节前,交通管理部门宣布了临时关闭景区周边停车场,将停车泊位提供给消防、安保、医疗、救援等车辆使用的消息。更出人意料的是,此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

  果:景区周边不再大面积交通拥堵,乱停乱放的车辆也少了,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慢行和公共交通方式到达景点。

  节日期间,记者在千佛山南门附近的旅游路上看到,以往假期这里都会出现两侧大量停车,交通拥堵不堪。随着交警部门此次关闭了机动车停车场,同时加大违停整治力度,旅游路出现了多年来难得的节日通畅。另外,临时取消的机动车停车场变为非机动车停车场,成了游客的集散地,保证了游客的安全,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客越来越多。由疏到堵换理念

  “不用考虑停车的事,玩得更惬意了”。一家三口到趵突泉公园游玩的赵先生对记者说,逛完五龙潭后,他们要步行去泉城路芙蓉街,“坐公交车既省了停车的麻烦,又可以把有限的车位让给外地游客,这也是济南人文明素质的体现。”

  “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其他城市和景区积极开辟临时停车泊位,最大限度满足停车需求的大环境下,济南临时关闭景区周边停车场的作法显得有点“异类”。经各大媒体和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点赞的,也有吐槽的,各种声音好像都很有道理。

        然而,交通秩序由堵变通的事实让普通市民尝到了甜头。就此,多位市

  民建议,让景点周边停车场关闭

  成为常态。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以往为找一个停车的地方常常要转上大半天,给他人带来麻烦,也给自己的游

  玩添堵。即使在景区周

  边开辟了基本能够满足

  需求的停车泊位,那也将引导大量的机动车从四面八方向该路段集中,进而快速地把景区周边的道路变成一个大型停车场,最终导致你进不来、我也出不去。

  现实告诉我们,按照常规做法解决堵车问题是行不通的,只能从问题的另一方面去思考、去解决。临时关闭资源严重不足的停车泊位,让开车的人彻底打消开车前往的想法,选择其他方式前往,无疑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能否持续看保障

  如果说之前的做法是扬汤止沸,今年的手法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釜底抽薪。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效果不错就夸大其作用,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全面进入汽车社会,机动车保有量不断高速增长,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机动车,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早晚高峰和节假日堵车日渐成为常态。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通组织是系统的,也是科学的,在交通管理中并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做出切合实际的针对性措施,不能一个方子吃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然,为确保一项措施取得最佳效果,还必须要有后续措施进行保障。

  这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济南市一直在提倡慢行交通神圣不可侵犯,呼吁市民摒弃仗车思维,理性合理使用车辆,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选择低碳绿色出行,但见收效不大。今年国庆假期景区禁停一项措施的出台,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说明,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仅需要提倡和呼吁,更需要好的载体,和机制上的保障。

  编者的话

  交通问题涉及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交通会因我而堵,也会因我而畅。每一名交通参与者都应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我们自己开车了,还有很多人没有车或者喜欢绿色出行,我们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是不是应该对其他人有所愧疚?为自己,为他人,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能不能选择放弃我们认为理所应当享受的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麻烦的东西?同时,好的措施不应是一阵风,更不能朝令夕改,更需要达成共识,进行固化,通过一次次的外力灌输和约束,逐步成型,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