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成转型发展新增长点

07.01.2016  10:31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也顺利通过了第一个规划期,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领作用凸显,我省走到了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前列。

5大优势产业 6大产业联盟

三年前,这里只是一片临海荒地,青岛蓝色硅谷还只是一个概念;三年后,这里已经成为一片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热土,蓝色硅谷已显雏形。

我们研发团队是第一个进驻蓝色硅谷的,当初的创业梦想就是要制造中国自己的水下机器人。”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秀芬说。如今,这家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小黄人”,填补了国内水下机器人“150米水深微型观察领域”的空白,并成为该科技领域的国内领跑者。

201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6%,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1-10月,我省蓝区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19029.5亿元,增长14.2%;进出口总额1479.4亿美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实施五年来,海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持续放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战略效应集中释放、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和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省发改委、省区域办主任王忠林说,“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蓝区成为山东走在前列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我省结合《规划》要求和山东实际,培育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运输物流及文化旅游等5大优势产业,先后挂牌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6大产业联盟,聚集骨干企业500余家,拥有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1000家。

盐碱地变身“带头大哥

一片片望不到头的盐碱地、数不清的盐池,如今变成了海洋经济新区。“四区三园”作为先行先试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2014年6月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它与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威海南海海洋经济新区和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共同构成引领蓝色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的四个高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共同打造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它与潍坊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日照国际海洋城并称为“蓝区战略”规划中外合作的“三园”。

这‘四区三园’,载体作用强、质量效益优的特点在不断呈现,新区、园区的作用不容小觑。”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此外,18家海洋特色园区的建设也为企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高效通畅的平台,培育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

目前,18家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共聚集企业2100余家,其中海洋主导产业企业占比超过60%;园区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平台超过200个,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854个。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概念,正在发展壮大为一批骨干企业。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的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中国市场份额的70%;潍柴重机成为我国最大、产品系列最全的船舶动力生产企业,占有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明月海藻集团的海洋生物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全国海洋高新技术在这里诞生

见过这样的人才计划么?投入重金4亿元,短短三年引进高端领军人才泰山学者43位。这些领军人才团队,开展高层次企业创新类项目33个,突破了众多关键核心技术。这就是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让蓝色经济区科研优势释放。

蓝色经济区”正成为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区及一项项高新技术的诞生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正在朝着国内第一、世界前七的海洋科技机构目标迈进;国家深海基地的建设主体已经完工,它是维护中国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深海技术支撑基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推动着对外开放迈向更高层次。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威海已被列入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推动着体制机制创新。总规模300亿元、国内第一支专注于国家海洋战略的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青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获批、烟台海洋产权中心的筹备挂牌,都在为改革开放积极创造条件。

蓝区是我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山东‘十三五’规划开局打下良好基础。”王忠林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强大引擎。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