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扶贫"百花齐放" 瞄准“靶心”养“长”板

05.08.2015  11:27

  淄博市上瓦泉村村民王金山怎么也想不到,他在山上种的几十棵苹果树居然可以“做媒”,让他结识了一批城里朋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通过“果树认养”的方式,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有望借此摘掉。

  除了“果树认养”,“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淄博市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方式进行扶贫,2015年,淄博市更是被国家列入全国6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

  扶贫工作不能胶柱鼓瑟,须因地制宜,更要与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有机融合,并行互促。淄博市市长周连华表示,扶贫开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淄博市将进一步构建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精准识别的8.7万户1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复制“认养”模式,“果树”沟通城乡

  虽未到收获的金秋,但盛夏的青苹果却也累累坠枝。面对长势喜人的果情,上瓦泉村的王加利的心情与前几年大不一样了。

  “以前果子长得也不错,但运不出山去,花钱运出去的,刨去运费也赚不了几个钱。”王加利说。现在,通过“果树认养”,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

  城市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大象可以被市民认养,村里的果树也一样。在上瓦泉开心扶贫果园,城里人可以与农户签协议认养“果树”,认养第一年收费100元,之后每年200元,实行终身制。每棵树将悬挂永久性的身份铭牌。每棵果树上都有精准的坐标定位,所有认养的果树,由淄博博山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聘用贫困户经过培训后进行统一管理。

  “认养果树”的淄博张店区市民高玉介绍说,果园里安装上了现代化的视频监控,她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随时查看果园的天气、田间的管理、果树的长势等相关信息。现在,8岁的儿子一有空就会看看“我的小苹果”,念叨着啥时成熟,好去摘苹果。

  目前,上瓦泉村1000余株果树被认养,当年收入10万元,每个贫困户年底可分红2000元。

  “‘果树认养’并不是淄博扶贫的主要方式,但却是淄博扶贫工作应有思路的产物。扶贫工作不是规模化生产的复制,而是因人、因地、因势进行的‘精准扶贫’,工作要做细、做实、做深。”淄博市农业局局长许子森表示。

  建设美丽乡村,留住游客,留住乡愁

  中郝峪村,地处鲁山主峰东侧,森林覆盖率96%以上,在全国很多地方处于十面“霾”伏、深受“心肺之患”之时,在中郝峪村却能头顶蓝天白云、坐拥青山绿水、呼吸清新空气。

  但山区地貌也成了中郝峪贫困的桎梏,村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赵胜建介绍说,全村共有村民89户,290人,耕地面积1065亩,山区地薄,种地也只能吃个饱饭。

  像中郝峪村这样的村子在淄博并不止一个。淄博市扶贫办主任郭永昌介绍说,淄博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工业市,但也存在山区、库区、滩区等贫困地区,贫困户相当部分是缺乏劳动力家庭。这些区域共有特点是,地方虽穷却山清水秀,不是生态保护区就是城市水源地。

  生态保护能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才可持续。淄博扶贫瞄准了中郝峪村的生态资源,“全民入股、单体承包经营”的方式,打造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

  首先,对全村的资源进行规范整合,由村民选出的评估小组,对村内所有的资源进行评估,如劳动力、闲置房屋、山林、菜地、果园等,都可以评估入股,并可逐年持续参股。通过整合,全村290名村民中有180人入股。此外,所有项目以承包方式承包给业户,89户村民均参与旅游管理、经营农家乐和销售旅游农产品。

  为了吸引游客,中郝峪村以往的遍地垃圾没了,村落保持了原貌,村民卫生习惯改了,腰包更是鼓了。淄博市农业局局长许子森称之为,建设美丽乡村,留住了游客,更留住了乡愁。

  据统计,2014年,中郝峪村接待游客达10万人,总营业额1400余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2.5万元,较10年前增长了12倍,农民不出家门就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同时,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实现了村强民富,整村脱贫。

  目前,淄博“南部山区林果、北部平原水乡”为主的乡村旅游进行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全市已建成旅游强乡镇25家,旅游特色村59家,农业旅游示范点75家,精品采摘园13家,星级农家乐171家。全市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在拟定旅游扶贫方案,呈现出竞相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势。

  金融扶贫,寻找扶贫基金“几何倍数”的支点

  不管是“果树认养”还是“乡村旅游”,资金短缺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淄博扶贫部门将扶贫资金作为担保风险抵押金,向银行几何倍贷款,并对贷款扶贫企业或项目进行年6%的贴息,从而放大扶贫资金效益。

  淄博圣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金融扶贫”的首批受益者,总经理赵水涛介绍说,因为公司结对帮扶达到了淄博规定的增收标准,所以2014年申请到贷款150万元,2015年3月,又得到贷款200万元,公司发展资金充裕,扶贫劲头就更足了。

  淄博市淄川区农业局局长战振庆介绍说,淄川区成立扶贫贷款担保中心,由省、市、区财政注入400万元资金作为担保风险资金,以不低于担保资金总额10倍的额度放大贷款,对达到规定带动增收条件的参与扶贫开发或结对帮扶的淄博圣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1200万元。目前,仅这四家企业就已直接带动农户137户,为贫困户发放工资8.9万元,为贫困村修路、打井及捐赠物资折价56.15万元,实现精准脱贫316人。

  不仅在淄川,沂源县也借力国家开发银行优惠政策,寻找精准扶贫与银行利益的结合点。他们与山东分行合作,按照每吸纳一个贫困户就业或扶持一个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10万元的贷款额度,向参与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一期发放贷款2320万元,重点扶持6家龙头企业、9个互助社发展产业项目,当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85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82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目前,淄博市已有157家农业龙头企业与200多个贫困村进行对接,拟定金融扶贫合作意向。沂源县正在对全县的贫困户进行信誉评级,将适时推开扶贫小额信贷,促进贫困农户的创业增收。

  扶贫没有固定模式,淄博同古坪村山地适宜种植干果,便引入外地资本,“公司、村委、农户”三方股份制种核桃;黄河滩区的北连五村,日照充足、地域平阔,便发展光伏扶贫;在部分贫困村设立一批电商扶贫的实验基地,推行电子商务(包括网销和网购)……

  2014年,淄博市实现5.7万人精准脱贫,在2014年度全省扶贫开发绩效考评中,位列全省第一。

  扶贫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改善,淄博市委书记王浩表示,淄博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就要先行先试,趟出更多的扶贫路子,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