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2014年十件大事揭晓

12.01.2015  12:37

 

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3月5日,滨州医学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对我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学校自2013年7月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问题,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各个环节,细化任务分工,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各级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强化了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加强了党性锻炼,改造了主观世界;克服了享乐主义,增强了勤俭节约意识;找准了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改进了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增进了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71项整改落实任务已完成60项;76项制度建设计划已完成72项。

2 、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7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对2013年度对包括滨州医学院在内九所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结论建议进行了公示。11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发布《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报告》,公布专业认证结果,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

滨医作为山东省首家接受教育部专业认证的高等医学院校,2013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进行了专业认证,对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接到教育部的认证报告后,学校根据报告中专家的建议意见,研究制定了完善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举措,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各项工作。

3 、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扎实推进

6月25日上午,滨州医学院召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专题调度推进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为了确保特色名校建设顺利进行,学校专门成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坚持名校建设工作与日常专业建设工作相结合,不断完善各专项工作组与各专业建设小组间的有效沟通机制,推行以教研教改项目带动名校建设的激励机制,形成了名校建设工作良好运转机制。制定了《滨州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名校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滨州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先后召开校级修订、专业修订、校内论证、专家审议等多次会议,按时完成了校级和15个专业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制定实施特色名校专业建设经费划拨方案,确保名校建设资金投入合理、合规,为特色名校建设扎实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0月,护理学专业成功入围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获得300万资助经费。

4 、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圆满完成

4月22日,学校召开大学章程建设工作会议,调度推进大学章程研究制定工作。5月26日,学校召开大学章程起草制定研讨会,就《滨州医学院章程(初稿)》进行研讨,广泛征求意见。7月21日,学校召开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专题讨论《滨州医学院章程(征求意见稿)》,并审议通过《滨州医学院章程》修改意见的决议。

滨州医学院章程》制定,在深入学习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调研兄弟高校章程制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对我校近70年办学历程的改革创新做法、成功经验与制度成果进行深入总结、全面梳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先后修改50余稿。目前章程制定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等待省教育厅的最后核准。

5 、高层次人才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12月,张成城教授获批国家教育部2013、2014年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李华教授加盟我校,受聘葡萄酒学院学术院长,标志着我校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修订《滨州医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滨州医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出台《滨州医学院关于建立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的意见》等制度,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

2014年,学校与6名高层次人才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工作合同,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新聘任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新增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聘用1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从事相关工作。

6 、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学校在科研立项和成果获奖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在科研立项方面,获得上级各类科研项目209项,总经费344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21项,资助经费750万;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49项,有资项目33项,资助经费306万;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5项,另有其他课题立项134项。在科研获奖方面,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其中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另外获厅局级奖励124项。

7 、学校新设三个二级学院

6月,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工作需要,对学校机构进行了调整,新设葡萄酒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9月顺利招生。

三个二级学院成立后,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学院发展顶层设计,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和服务社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初见成效。

葡萄酒学院成功举办中国葡萄酒论坛、“2014中小葡萄酒庄发展论坛”,与齐鲁网、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共同签署了“烟台葡萄酒网”联合主办合作协议,“烟台葡萄酒网”正式上线。获批葡萄酒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开始招生。

康复医学院积极推进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工作,与烟台常青藤儿童康复中心联合举办了“康复家庭支持计划”培训活动,“向日葵社区康复团队”获第二届山东省创业大赛优秀奖,成功获得2016年第四届全国康复教育学术大会举办权。

老年医学院积极研讨规划学院发展顶层设计,在2014年养老与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上就高校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交流发言,承担烟台市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鉴定考试相关工作,主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推动烟台养老事业的发展。

8 开放合作办学深入推进

2014年,学校与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渤海药物研究院”,搭建“药物创制研发工艺平台”;与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立项的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专项 “高附加值海洋生物制品海胆多糖的研究与开发”,获资助经费100万元;与山东生物科技园联合申报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功能分子应用工程实验室”、“国家火炬烟台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烟台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集群”等项目获批立项。

9 、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加强

滨州附属医院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8月,山东省卫计委发文《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滨州附属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

医院以此为契机,全力实施医学人才培养工程、重点专科强化工程、科研创新转化工程、基础设施优化工程、数字医院建设工程、医疗集团组建工程等六大工程,力争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医学康复中心、医药研发中心,为区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烟台附属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9月19日,烟台附院新院区历经4年建设,正式启用。启用以来,烟台附院各项工作运行良好,以其一流的医疗团队、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服务水平和一流的医疗环境,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和好评。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就烟台附院启动,对我校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学校以烟台附属医院新院区启用为契机,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打造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和一流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为建设蓝色、文明、幸福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烟台附属医院作为山东省政府近30年来批准兴建的唯一一所省属三级综合医院。新院区启用后,医院将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益寿延年”的办院宗旨,按照省属三级甲等医院标准,逐步打造成胶东半岛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

10 、学校德育工作有序推进

1月,学校启动“E梦园”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得到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琦的高度评价。平台自运行以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600多项。7月,《家园》新媒体网络平台正式开通运行,架设起了学生、校友、家长与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动平台。学校还加强了官方微博、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网络环境下新媒体育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7月,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讨交流会在我校召开,会议期间,介绍了我校的德育工作,展示了我校的德育特色和德育成果。暑期,精心组织201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团队获得全国优秀团队,学校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单位,10名教职工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7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8支队伍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队”。

11月至12月,学校成功举办首届德育工作论坛。本次论坛是按照学校“一个战略目标、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和五个战略支点”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大学生发展特点和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实际举行的一次大型德育活动。论坛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先后开展了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心理专题讲座、师德建设征文大赛、专家报告会、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五星级文明宿舍评选、教室文化建设评比、红色基地教育、纪念“一二•九”运动79周年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辅导员培训成果交流会、师德建设成果展示文艺晚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