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新组建30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22.12.2014  13:45

          近日,2014年度滨州市(企业)重点实验室、滨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评审工作结束,经过申报受理、形式审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网站公示等环节,最终批准立项组建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组建期为3年,到期通过评估验收的正式命名并授予标志牌。
          今年,滨州市科技创新平台评审立项工作体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评审立项过程信息全公开。从申报、考察、评审、立项等通知下达到形式审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结果等关键信息在市科技局网站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保证了评审立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专家评审过程对外开放,所有申报单位均可现场观摩监督。在确定立项计划阶段,依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科技创新需求,拟定提出组建计划,经局党组会集体研究确定,并将拟组建计划在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异议投诉。
          二是工作程序科学严密。在申报受理环节,坚持“控制数量、保证质量、发挥作用”和“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既明确申报条件,又实行不限项申报,保证了申报单位的平等申报权。在现场考察环节,将现场考察环节提到专家评审之前,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了解申报单位现有研发基础条件、建设需求及工作思路,避免了申报材料与现实状况有较大差距,造成对申报单位的误判。在专家评审环节,根据技术领域相对多数和熟悉平台建设原则,从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中随机遴选组成,并签订了廉洁公正承诺书。在评审过程中,每个申报单位限定15分钟,10分钟利用PPT汇报相关申报内容,5分钟专家质疑答辩。对于专家评审打分,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余专家评分计算算数平均分作为综合得分。同时,专家按照同意组建、暂缓组建和不同意组建形成定性推荐意见。评审答辩过程中,采用抽签确定汇报答辩顺序、开放观摩、专家回避等措施,保证了评审过程公平、公正。
          三是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根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要素链”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需求,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布局建设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纺织家纺产业,组建了滨州市复合功能性家纺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特种功能性帆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组建了滨州市棉花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玉米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优质小麦育种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围绕新能源产业,组建了滨州市新型锂电池电解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突出了对县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围绕博兴县金属板材产业、惠民县化纤网具产业、无棣县盐化工产业、邹平县废旧轮胎产业、阳信县肉牛产业、滨州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分别组建了滨州市金属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新型网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橡塑静脉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肉牛产业安全追溯体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市铝合金轮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学院及鲁北化工、亚光家纺、民强生物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市主导产业、大型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