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五化一工程” 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19.10.2015  20:48
潍坊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6万,占总人口的18.8%。预计至2020年底达到230万人,占23%左右。今年来,潍坊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强化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已逐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鲁网潍坊10月19日讯(记者 张盟)潍坊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6万,占总人口的18.8%。预计至2020年底达到230万人,占23%左右。今年来,潍坊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强化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已逐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机构建设网络化。按照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兴办的原则,大力推进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养老服务机构网络化建设。在市级,投资7500万元新建19800平方米、床位500张的社会福利中心,打造全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养护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示范基地。在县级,建成16处社会福利中心,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床位8993张。在镇级,建成120处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床位9905张。在社区(村),重点加强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建设,目前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79处,覆盖率达80%以上;建成农村幸福院491处,覆盖率达50%以上。

  扶持政策配套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持续加大在用地、建设、运营、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扶持力度,优化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如在用地方面,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采取行政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资金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建设补助和每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5-15万元建设补助和每年3万元运营补助;农村幸福院给予4万元建设补助和每年2万元运营补助。税费方面,对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免缴基础设施配套费和人防费,免征营业税,自用房产、土地暂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水电气暖费用按居民用价格收取。为购买意外责任保险和为入住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养老机构,连续三年给予50%的参保补助,政策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同等资助。

  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境内外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举办、运营养老机构。形成了公办与民办互补、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并存、内资与外资共生的多元主体发展格局,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已达83家,在建50家。其中潍坊峡山湖国际养生养老中心,占地1129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养老示范基地;寿光城投太阳城老年服务中心,投资3.5亿元,占地150亩,目前已开工建设;安丘海龙养老城,拟投资10亿元,占地75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正在筹备中。

  服务手段信息化。围绕“建平台、育组织、强载体、搞服务”的思路,构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服务实体为支撑的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目前在奎文区、潍城区、高新区、寿光市、诸城市等8个县市区建成12349、12341、12343等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引进了阳光大姐、勤好颐和康、人之缘等服务实体,建立了120处社区直流配送中心,24小时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服务,形成了养老服务实体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养老服务的管理信息化、运作实体化、服务专业化。

  供给方式多样化。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公建民营改革步伐。市社会福利院实行“一院两制”,原有部分运行机制不变,新建部分实行社会化运营;以公开招标、委托管理、承包运营等方式,高新区敬老院、滨海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昌乐县养老中心等实现公建民营;寿光市对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进行改制,成立养老产业集团;临朐、安丘等县市也正在探索公办养老机构管理运营新模式。大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由纯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转变,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潍城区试点基础上,有78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6处居家养老服务站引进23家居家服务实体,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菜单式、套餐式服务。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创新。潍城区、奎文区重点发展智慧养老;峡山区与国家康复总医院合作,打造健康养老基地;安丘市引进上海亲和源养老服务团队,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养老基地;青州市大力发展文化养老;诸城市促进邻里守望互助的养老互助点建设,发展互助养老。有潍坊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之路探索起步。

  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就是构建“10分钟为老服务生活圈”,在城区步行10分钟能找到一处老年服务场所,在全市车行10分钟能找到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就是在全市培育和发展一百家品牌养老服务组织;“”就是培养一千名金牌养老护理员;“”就是培训一万名专兼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围绕这一工程,市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城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级分区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在农村,按照占地面积不低于1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设置床位不低于10张的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二是加快培育养老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和引进家政、物业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树立养老服务组织品牌。目前培育养老服务品牌组织41家,与1.2万名老年人签订了居家服务合同。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为在校学生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既有医学护理知识,又有养老管理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潍坊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免费培训养老管理服务人员3540人次,其中初级养老护理员820人,中高级养老护理员280人,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发展养老志愿服务人员5100名。成功举办了三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发掘了一批优秀一线人才。初步形成了专业与职业相吻合、兼职与全职相辅助的养老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