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创客社区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崂山区倾力为创客“筑巢”

11.05.2016  10:31

崂山区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由崂山区政府和青岛市侨办等共同发起的“侨商创客谷”已完成内部装修,面向全球创新创业团队开放入驻申请。“作为青岛唯一一家以海外华侨为创客主体的创客空间,这里整体空间近2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家国外创客团队已签入驻意向,年底前入驻企业计划达到15家、产业发展基金达到15亿元规模。记者了解到,侨商创客谷是崂山区不断打造的“青岛国际创客社区”的一部分。打开崂山创业版图,东至青岛滨海创新大道,西到青岛创客大街,南有青岛国际创新园,加上青岛金株创业大街、青岛国际创客社区这“三创一园一社区”,通过空间布局优化战略,崂山区正加速搭建引才聚才的高端平台。

  逾百万平方米众创空间,为创客“筑巢”谱写进行曲。“青岛日报的《青岛创客》全媒介平台已成功运行一年,现在这一平台又有了周岁的礼物。”我市首个高校与第三方共建的公益性众创空间——“青创空间”,近日在青岛创客大街启动,相关负责人欣喜介绍,这一众创空间由青岛创客联盟、青岛大学和青岛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同时,青岛创客联盟总部也正式在青岛创客大街落户……作为青岛市和崂山区重点建设的创业街区,青岛创客大街去年底才“开街”,但却迅速呈现出高端的平台效应。“其运营机构清青创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投+孵化’平台,而清控科创正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主要运营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创客大街已入驻清青创、黑马会、青岛创客联盟、邻客创业公社、海草科技等多家专业孵化服务机构,入孵项目56个,组织“集成卫厕”设计大赛等30余场创新创业重点活动。

  短短半年,崂山区建成的众创空间已包括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创客大街、生物医药孵化器、侨商创客谷等,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崂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株洲路改造升级的实施、中科院兰化所的竣工以及国际创客社区等项目的陆续建成,崂山众创空间总面积将达150万平方米,为海内外创客提供的舞台正在不断拓宽。

  “政策利好不断释放,这是送给我们的又一个红包。”在国际创新园,一家刚入驻的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臧先生,拿着刚发到手中的崂山区最新出台的《扶持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办法》说。“春节前,区里出台了《扶持众创空间及其运营机构发展实施办法》、《扶持创客及科技型企业实施办法》,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很密集,一条条很具体,创业环境从来没这么给力。”臧先生欣喜地说道。

  当下,围绕构建“创新生态圈”,服务不断升级,成为崂山区的共识和行动。为此,崂山区先后出台了《“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行动计划》,提出了“每年设立5亿元的政府创新创业资金池”等多项保障措施,设定了“力争到2017年,新增创新创业主体1万户,扶持创客10万人,打造‘小巨人’企业100家”等一系列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崂山区又在青岛各区市率先推出了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空间载体建设、创客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支撑、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方面形成“1+X”的模式。

  怎样打通创客圆梦“最后一公里”?“理顺科技服务机制对崂山来说已刻不容缓。”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存在着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确,进而导致对大院、大所、大企业、创新型企业服务有欠缺、跟不上等问题,为打破创新创业的藩篱,崂山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区市一级的科技创新委员会。

  “成立科创委,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合成,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在崂山区科创委挂牌成立大会上,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如是说。“成立后的科创委实行体制不变、机制变,机构不变、职能变,打破身份区别、部门交叉、条块分割,从而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推进创新创业攻坚,形成统一、清晰、扁平化的工作机制,”崂山区科创委负责人介绍,新的机构,就是解决好科技创新的“短板”,发挥好、利用好崂山现有的科技创新优势,走在全市创新创业创客工作的前列,努力把崂山打造成青岛的“深圳”、青岛的“中关村”。

  在“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崂山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创新活动实现了空前的活跃。据统计,去年崂山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585户,增长31.5%。全区新认定和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累计高企数量167家,居全市首位;5项成果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6个项目获批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技术成交额实现22.88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增幅达26.07%,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