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昔日尾矿库变成风景区

22.04.2016  10:20

    水母网4月22日讯(YMG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范喜秋 徐洁)损毁山体变成林地,废弃采石场复垦为耕地,尾矿区绿化后成为度假区。今天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会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记者从市国土局获悉,烟台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目前,全市累计已恢复治理损毁土地面积4167.62公顷,恢复治理率达72%。

  尾矿库培育涵养为“绿色银行”

  春意正浓,花舞缤纷。站在景色优美的莱州市三山岛海滨,眼前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我们脚下的这片风景区,几年前竟是一处尾矿砂漫天飞扬的金矿尾矿库。

  据了解,仓上金矿尾矿库是仓上金矿自1985年建成投产后堆放尾矿形成的,共有4个尾矿库,沿海滨沙滩连绵排列,在沿海形成了长1500米、宽600米的裸露区。

  推挖土石,覆盖优质土壤,种植抗风耐碱树种、草皮……经过多年的恢复整治,废弃的尾矿库披上了绿装,尾矿库中间改造成了秀美的内湖景观,飞流的瀑布悬挂山间,各种景观树种和多样性生态植被婀娜多姿。随着黄金海岸生态社区和欢乐金滩、海鸥广场、会仙湖、丹嶂瀑、神龙山自然生态区的相继建成,这里成为省“3A级旅游景区”。以往荒芜的污染秃山成为生态经济“绿色银行”。

  记者自市国土局获悉,烟台市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作为矿业权设立、延续、变更的前置条件,要求所有生产矿山编制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开展恢复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收缴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4.3亿元,征收面达100%。目前,全市359个矿山企业已全部完成方案编制,累计投入恢复资金6亿元。

  城市山体“疤痕”实施“修复手术”

  芝罘峰山,给老烟台人留下的是“刺眼疤痕”印象———因峰山———塔山石材矿区就位于卧龙工业园区东侧的峰山一带,每当从港城东大街、机场路和通世南路经过时,被毁山体常不经意间跃入眼帘。

  这道位于市区中心的“伤疤”,如果再不抓紧治理,就将成为地质环境破坏的“重灾区”。

  “经市、区两级国土部门积极协调,我们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500万元,在老采坑处增加27600平方米的林地。另外,我们从确定作业队伍到治理施工全程跟踪督导,确保石材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严格按设计标准竣工验收。”据市国土资源局芝罘分局地质环境科科长林生介绍,这个项目竣工后,不仅消除了视觉污染,而且能让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烟台市争取5.7亿元资金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采用最原始的采空法采矿,采空区未及时回填而引起的地面塌陷,容易引起岩体开裂崩塌等地质灾害。作为烟台老牌金矿,牟平金牛山矿区也构成了人居安全威胁。

  记者了解到,牟平区金牛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080万元,工程于2012年6月1日开工,2013年5月10日竣工。

  “项目通过实施采空空洞区充填治理,削坡整形及塌陷坑带回填治理等一系列治理工程,矿区的生态环境显著改观。”据市国土资源局牟平分局地质环境科科长李广春介绍,不仅如此,项目区在治理后,增加耕地面积约为35477平方米,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龙口黄山馆,废弃采石场综合整治将恢复这一区域自然生态功能,采石场底部平整覆土后,待土壤恢复肥力后还可进一步复垦为耕地;在招远九曲蒋家,尾矿库将通过改造成为生态农业项目,目前,土质测评、水肥涵养、植物布局、水利机械等配套工作全部完成。

  据了解,目前,烟台市累计争取部、省、市三级财政补助资金5.7亿元,落实了烟台市新国际机场、牟平金牛山废弃矿区、芝罘区峰山、龙口下丁家、福山区下关等112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累计恢复治理损毁土地面积2654公顷,一些集中连片的露天采石场得到了有效整治,曾经的泥石荒山又变为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