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打造生态环境品牌城市

26.03.2015  15:31

  ▶烟台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签订了《重点环境问题推进责任书》。

  ▶对连续3个月空气质量改善排名后两位的县(市、区),约谈其政府主要负责人。

  ◆姜青山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拼资源、拼政策的老路已经走不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福祉,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围绕推动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打造生态环境品牌城市,全市积极落实控制燃煤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等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保持全省第二位,全市26条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逐年下降,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十二五”以来,共建成运行减排项目980多个。

  □综合解析污染来源

  ■确定3个工作重点

  烟台市积极解析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总结出燃煤污染防控、扬尘整治和机动车排气治理3个工作重点。在水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烟台市同样不遗余力,做了大量治理工作。

  在燃煤污染防控方面,烟台市重点抓好“”的问题,积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取缔禁燃区范围内的分散锅炉,并研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取缔单位和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同时,制定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计划,明确煤炭消费总量上限,力争今年煤炭消费总量实现不增反降的历史性转折。

  在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方面,烟台市建立了一批扬尘防控示范工程,并在全市推广。在治理道路扬尘方面,全市积极推广道路湿法保洁工作方式。

  近年来,烟台市的汽车保有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目前已达到115.5万辆。对此,烟台市公安、环保、交通运输部门对汽车保有量、新增量与城市承载力、交通设施、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制定可行措施,有效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烟台市还在电动汽车推广、电动公交车发展、充电桩建设等方面积极研究。同时,加快黄标车淘汰和油气回收改造,确保全面完成6.8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烟台市政府研究编制了《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确定实施十大类、23项重点工程,加快推动套子湾二期、牟平等重点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同时,着力解决地下管网雨污不分流、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农村污水问题,烟台市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分散化、小型化、简易式污水处理设施。加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程监管,改善15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保证群众饮水安全。

  在节能减排方面,“十二五”期间,烟台市的节能减排目标是万元GDP能耗减少17%,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3%,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1.7%,氨氮排放减少11.8%,氮氧化物排放减少15.5%。烟台市要求各县(市、区)扎实做好减存量、削增量工作,把好能评、环评监管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严格落实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对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倍量削减替代。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全面打造生态环境品牌城市的同时,烟台市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工业向更高形态发展,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分为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三大类,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诸多领域和行业。烟台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抓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找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与各自工作的结合点,努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

  截至目前,烟台市节能环保从业单位共有360多家,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亿元。烟台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

  为推动发展以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烟台市从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出发,突出发展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加快发展高效节能锅炉、小型化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高效节能电机等节能环保装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国环境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30%,有市场机构预测,未来20年~30年内将迎来综合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高峰期。烟台市抓住这一机遇,针对全市没有甲级环评机构和环境工程设计机构的短板,大力引进有实力的环境服务企业。在环境服务业培育上,烟台市计划培育一批涵盖环境咨询、环保设备、工程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够提供高质量环保服务产品和环境服务的骨干企业。

  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市,烟台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拓宽广度和深度,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向“环保+循环”的发展模式转变。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将污泥作为替代燃料和原料送入回转窑焚烧制取水泥,实现了循环利用。同时,烟台市还积极探索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再制造产业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开发区的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把通用汽车、富士康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废旧包装物进行加工再生,产品部分返回到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的生产和包装领域,部分成为其他冶炼和加工企业的原料,既解决了工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

  □健全督导检查机制

  ■严格责任问责追究

  为保证生态环境品牌城市目标的实现,烟台市积极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定期曝光、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地方立法,树立市场化意识。

  烟台市环保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等8种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监管职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2014年,烟台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签订了《重点环境问题推进责任书》,市环保推进委员会对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工作进展迟缓、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严肃追究责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

  2015年,烟台市把空气质量考核排名扩展至各县(市、区),并在适当时机实施空气质量改善生态补偿。烟台市各县市参照市区的做法,建立督导检查、定期曝光、考核奖惩机制。市政府将加强督导,对连续3个月空气质量改善排名后两位的县(市、区),约谈其政府主要负责人。对空气质量持续恶化的,实行区域限批。

  针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烟台市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计划于今年在环保领域率先推出一批PPP项目。烟台市各级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第三方治理途径,一手培育污染治理企业,一手引导排污企业与第三方合作,实现污染治理市场化。

  自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烟台市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对策、推动落实、解决症结。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一律依法从严查处,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状。积极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执法监管既是保护环境,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服务。对恶意破坏环境、没有环境意识的企业,刚性执法,严厉处罚。

  作者系山东省烟台市环保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