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问需于民让烟台群众共享公共文化

24.08.2015  11:26

  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服务,组建志愿者团队参与便民、惠民活动,创新并拓展服务模式和路径……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这一切,得益于当地问需于民、正确引导的系列举措。

  为不同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早教启蒙、益智教育、少儿康复、少儿手工制作……8月20日上午,载着“特殊”类别的图书,烟台市图书馆图书流动服务车开进了烟台儿童福利院。“孩子们对于图书有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了5000元图书。为让图书更适合孩子阅读,我们直接把新书采选权交给了福利院儿童部的老师们。”烟台市图书馆馆长包晓东介绍,在将图书资源配送至福利院、SOS村等特殊群体外,烟台市图书馆还针对老人、少儿、残疾人开展阅读推广等活动,利用世界读书日、儿童读书日等节日,开展图书互换、借阅培训等服务。

  这只是烟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缩影。据烟台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长姜海燕介绍,在辐射不同层次人群的“暖心工程”外,烟台还扎实落实文化“六进”服务基层,让演出、讲座、联欢等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等。今年,烟建集团建起了烟台首家“工地书屋”。“以前总觉得文化活动离自己太远。”该集团十公司项目部刘冰坦言,书屋开放后,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幅提升。

  烟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玲介绍,为扭转部分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的不敢进、收费的进不起”的认识,烟台还通过“文化亲情卡”指导一些群体获取免费演出、展览或培训。目前,已面向农民工群体发放1000张惠民卡。“让不同层次的群众畅享现代公共文化成果,改变的不光是市民的心情,将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李玲说。

  问民所需提升活动针对性

  “妈妈,我喜欢这幅画。”在烟台市美术博物馆,一个小女孩在丰子恺画作《溪边不垂钓》前看得入迷。丰子恺逝世四十周年书画展、“朦胧山水”吕绍福绘画展、“天天向上”名师题名展等不同风格的展览正在这里举办。“展览项目都经过了慎重挑选,必须对接群众的文化需求。”烟台市美术博物馆馆长张硕指了指入馆处的“展览调查问卷”说,“这里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群众反馈,入馆人员的观展目的、需求等均能随时掌握。”

  为增进服务的普及性、针对性,烟台市美术博物馆还推出了“优+计划”,即在开展优质服务外,再创新并拓展美术馆的服务模式。在馆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儿童画,张硕介绍,这是该馆的拓展项目——“儿童暑期美术夏令营”的展示作品。“通过对受众兴趣的摸底,我们在日常展览外增设免费讲座等项目,以全年不断线的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张硕说。

  8月19日晚,携女儿看完奇幻儿童剧《库尔的海底大冒险》的蒋女士说,该剧给孩子留下了一次难忘的体验。当晚的节目是烟台大剧院“打开艺术之门”暑期系列演出之一。据剧院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打开艺术之门”已连续举办6届,为实现老少皆宜的演出宗旨,今年在引进节目上,涵盖了演唱会、魔术、小丑表演等更多艺术门类。

  “提供演出、展演、培训等服务,研究一些活动受大众欢迎的原因、听群众需要什么,能有效避免文化资源的浪费。”李玲坦言,问需于民、提升服务效能正渐成当前烟台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自选动作”。

  社会力量惠民便民常态化

  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但专业演出团队并无明显增加,如何打破这种供需不平衡现象?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烟台市文化馆2012年率先成立了文华爱乐乐团,2014年又成立了华韵民族乐团。几年来,两支馆办志愿者乐团在烟台及周边地市进行惠民演出数百场。

  而在其他一些文化场馆,同样活跃着一批由社会力量组成的队伍。海韵合唱艺术团成立于2003年,指挥孙忠安说,为使成员老有所学,发挥业余团体的专业化水准,合唱团于每周三、周五在芝罘区文化馆定期训练,并常年参加由该馆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

  烟台市芝罘区文化馆馆长谢国强介绍,该馆活跃着芝罘京剧研究会、轻舞飞扬舞蹈团、枫叶艺术团等不同街道的几十支文艺团队。“文化馆为这些社会团队提供器材、场地、培训,不同团队也按各自艺术水平的高低,参加不同层次的惠民服务。”谢国强介绍,为调动各团队的参与意识,按参加活动的多少给予他们相应补助,演出中活跃的团体亦可享用更多的馆内资源。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既可实现优质资源的互补,又能迅速、灵活地对接群众的文化需求,是破解供需难题、激发社会活力的两全之举。”李玲表示,烟台将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让其成为惠民、便民长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