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雏鹰”工程助力阳光体育

28.12.2015  09:18

  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身体素质各异的学生,烟台牟平区教体局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摆到“健康教育”的首要位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全力实施“雏鹰”工程,打造校园阳光体育模式,为学生终生健康成长奠基。从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牟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升,上肢力量、柔韧和耐力等指标数据呈明显上升趋势。

  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校园阳光体育体系

  健康成长,首在体育。牟平教体局确立了“面向全体、提升素质、特色引领、百花齐放”的工作导向,实施“雏鹰”工程,着力构建“一体两足三翼”的校园阳光体育模式。“一体”即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体,“两足”即以场地设施建设和特色体育项目竞赛为支撑,“三翼”即以体育课、大课间和学生体质测评为动力和导向,为青少年学生终生健康成长奠基。

  牟平教体局提出“面向全体”的刚性要求,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师生全员参与校园阳光体育。实施“体育艺术211工程”,即每个学生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音乐技能、一项美术技能,在项目内容上给予扩展,在评价标准上予以量化,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量体裁衣,自主选择锻炼项目,期终学校给予考核认定,成绩纳入学业水平测试。

  改革区、校两级运动会运动员选拔模式。牟平区级阳光体育运动会实行运动员和比赛项目“抽选”方式,依据学籍管理系统抽选产生运动员,并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分年级比赛项目。学校要成绩,必须重全体,从而引导学校注重平日锻炼,不忽略每一个学生。校级阳光体育运动会增加体质达标测评专项,确保人人都参与,人人有项目,人人争当体质达标的健康之星。

  开设体育器材超市让运动“活”起来

  3年来,牟平区新建改建塑胶运动场20多片,拥有“绿色”操场学校总数达到24所,内部体育设施器材全部按标准配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体育运动环境。运动环境改善后,场地设施是否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和效益?对此,牟平区教体局要求,全面拒绝“死”器材,不允许器材躺在器材室里锈蚀。以第二实验小学为代表的诸多学校,创新开设“体育器材超市”,将“超市”建到运动场,把平时锁在器材室里的球类、跳绳、哑铃等放到“超市”里,向师生开放,自主取用,诚信使用。这一举措,极大激发了师生的锻炼热情。

  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活动,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花绳、花毽、功夫毽等列为全区重点体育项目资源,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至两项着力推广普及。相同特色项目学校组成“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联盟”,联盟学校围绕特色项目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活动开发,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比赛交流。目前,全区共建成足球、篮球、花绳、武术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联盟4组,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创新体育竞赛机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创新体育竞赛组织办法,将田径运动会改为阳光体育节,比赛时间由三天扩至一个月,参与人数由400人提升到1600人,为更多的学生搭建竞技平台。阳光体育节设赛会项目和体育特色联盟联赛项目,涵盖田径、体质测评、篮球、足球、武术、花绳、花毽、趣味竞技等8个大项10多个小项,彻底改变纯田径、纯竞技的单一模式,吸引力更强,使更多学生享受到竞赛健身的乐趣,增强凝聚力。

  去年,牟平率先提出以“无例外”制度管理音体美课,课程表由教体局备案后,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变动音体美课程的节次;如遇教师病、事假等特殊情况,学校必须做好应急安排,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组织活动,保证学生按课程表上音体美课;体育课如遇雨、雪、高温等恶劣天气,必须上体育与健康内堂课或在室内组织活动。“无例外”制度还明确规定了违规处理办法,对不按要求上音体美课的,通报批评校长、应上课教师和占课教师,并将这三人该学期绩效工资直接定为三等,同时与学校年终督导成绩直接挂钩。

  实行分层次大课间“天天练”模式

  大课间是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基础、性别差异等,创新实行分层次大课间“天天练”的模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体基础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项目。比如,跑操打破了按学生班级千人同步的传统形式,让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多跑、快跑,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慢跑、少跑,因人而宜,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在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法上,加强学生个体活动量的监控,取消传统眼保健操,代之以室外远眺和阳光下的亮眼运动。上午大课间以阳光体育项目“天天练”取代集体做广播体操,将做操统一安排到下午进行。“天天练”从锻炼学生的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和技巧出发,分层次、分年级、分时段,设置哑铃操、站位体前屈、下叉、变速跑、跳绳、踢毽子等活动项目,使不同素质学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一周内每个活动日之间,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从而取得良好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