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呈现筑底回升势头

03.07.2015  16:37

  玉米“卖”和“买”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如果参照去年市场走势,临储拍卖持续开展之后,市场价格即围绕着拍卖成交情况以及出库物流状况变化,临储拍卖因素成为市场价格主导。但这一价格规律,今年却遇到了“临储拍”和“市场买”的博弈。

  一方面,临储拍卖循规蹈矩。自5月下旬以来,每周延续530万吨左右的拍卖清单,起拍价格维持顺价原则上的固定价格,成交清淡的局面还没有倒逼拍卖政策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疲软,玉米饲养需求和深加工需求双双不景气,无力承受价格高高在上的临储玉米。自4月9日临储玉米起拍至6月19日,今年临储拍卖共进行11轮,计划拍卖3507.1万吨,实际成交296.2万吨,成交比例只有8.45%。自5月底以来,每周成交比例下滑趋势形成,成交比例由7.4%下滑到6月18~19日的5.42%,“卖”和“买”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从市场心理来看,2013年和2014年连续巨量的玉米临储收购,临储库中已经积累了1.3亿吨左右的高库存。在2015年临储收购政策预计延续的背景下,为新玉米腾库、加速陈玉米出库的压力巨大,这也成为近期市场传言,玉米成交清淡将倒逼临储拍卖价格下调的重要推力。

  不过任何政策的调整,绝不仅仅是一个因素就能左右。玉米储备涉及粮食安全,短期看高库存带来困扰,但用有限的成本换取长期有保障的安全,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所以,市场预期的临储政策调整迟迟不出台,就不难理解了。

  政策调整预期已被期货价格消化

  从5月下旬开始,玉米期货主力1509合约经历了从每吨2500元之上跌至每吨最低2349元的跳水行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玉米期货价格跌幅每吨超过150元,除了需求基本面疲软外,临储拍卖价格下调、增加运费补贴等政策调整传闻对玉米价格跌势推波助澜。但随着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政策调整预期已经被期货市场消化。

  利空因素逐渐消化

  在下游需求疲软,高粱、大麦等替代大幅增加,临储政策传闻调整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的打压下,玉米期货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跳水行情。但随着市场消化利空因素,6月中旬之后,玉米期货呈现出筑底回升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