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沃森新片遭恶评:电影往受害者伤口上撒盐

20.09.2015  15:05

  由佛罗瑞·加仑伯格执导、艾玛·沃森和丹尼尔·布鲁赫主演的悬疑惊悚片《殖民地》在本届多伦多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举行了首映,本以为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会大放异彩,没想到却遭遇了普遍的负面评价。

  影片聚焦1973年智利政变时期,左翼活动家丹尼尔(丹尼尔·布鲁赫 饰)被军方绑架到一个名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那儿正是前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而军政府武装进行着大量的刑讯工作与秘密人体实验,由虐待狂保罗·谢弗(迈克尔·恩奎斯特 饰)掌管,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曾活着逃出“殖民地”。丹尼尔的妻子莱娜(艾玛·沃森 饰)没有放弃,她找到了基地所在,并计划救出丈夫,而她解救的方式却是加入基地中的邪教组织。   首映过后,影片遭到了普遍的负面评价,有媒体甚至表示影片是在往殖民地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   《国际银幕》:“尊严殖民地”的受害者在里面遭受的折磨已经够多了,不需要电影在他们的创口上再加上侮辱和伤害。加仑伯格冒险采用这种原始的、撕心裂肺的个人经历,并以电影创作者的本能对其进行呈现无疑是出于善意,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愚钝且毫无感觉的,有太多不足之处。比起曾经拿过奥斯卡的科斯塔·加夫拉斯的《失踪》,本片更接近欧文·威尔逊的新片《无处可逃》。   《综艺》:打探到他被送往了“尊严殖民地”,这个地方位于圣地亚哥以南200英里,名气听起来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可怕的假借宗教之名存在的营地。在这里很多政治犯遭到了折磨和杀害。很奇怪,该片没有直接指出“尊严殖民地”背后的纳粹势力,据说著名的纳粹“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就曾藏匿在那里并生活了一阵子。加仑伯格导演对营地中虐待、性反常、歧视女性等变态情形和穿着皮短裤的日耳曼式媚俗的描绘,让本片完全暴露在低级利用受害者的指控之下。     《Indie Wire》:那个时候的伤口和疤痕仍在愈合当中,对智利人民来说,谈论那些年发生的事情依然有些困难。不幸的是,《殖民地》把故事设定在那个时期,人们所期待看到的那个时期应有的煽动性场面却没有得到任何展现。相反,例行公事般的惊悚套路和通过一对外国人来叙述的方式也让这个故事的效果大打折扣。迈克尔·恩奎斯特饰演的谢弗从头到尾都在狂风暴雨,让人觉得这个角色放在007电影里要比像现在这样放在一部时代/政治片里更合适。     《好莱坞报道者》:《殖民地》拍得很差。把现实生活中皮诺切特政权的恐怖拍成了伊莱·罗斯式的虐杀片,而且假如真让伊莱·罗斯来拍的话也会比现在这样强得多。《殖民地》把拉丁美洲历史上黑暗的一页捏造成了一部好莱坞式的惊悚片,这对观众是一种误导。而且主角是两个说英语的德国人,恰好在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时被困在了说英语的智利。这部影片不值得拥有这样两位演员,还让布鲁赫演出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尴尬的一幕:当他的角色试图迷惑关押他的智利人时,那段表演的尴尬程度简直和本·斯蒂勒《热带惊雷》里的智障杰克一角有得一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