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女汉子”是怎样炼成的?

08.07.2016  20:01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她是一个好学上进、业务娴熟的“监测人”,从大型实验仪器的操作到各项业务的监测分析,她都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她是一位能上塔台、敢爬烟囱的“女汉子”,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对每季度5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逾上百根烟囱的监测、每月第三方运营的22个空气自动监测的巡检,都冲锋在前,从不言苦。

  她就是山东省滨州市环境监测站工程师、共产党员陈宁宁。

  “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精一行

  从“门外汉”到业务“多面手

  今年31岁的陈宁宁,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滨州市环境监测站已经工作了4年。她所在的空气物理室主要承担烟尘、废气、电磁辐射、噪声震动等监测,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还要会使用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设备。陈宁宁不仅业务精熟,仪器设备操作也是得心应手,这得益于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传帮带,也得益于她自身的刻苦钻研。

  记者在陈宁宁工作的空气物理室看到,书橱里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文献资料和工作档案,仅各类监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就有厚厚的一摞。其中,《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书籍因频繁翻阅,有不少破损的痕迹。

  陈宁宁至今记得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监测项目——测定环境空气氮氧化物。

  “这是我第一次配制氮氧化物显色液,但显色结果却与同事们配制的不一样,重新配制了两次依然如此。”陈宁宁说。

  对此,陈宁宁非常郁闷,明明是按方法来配的,怎么不准呢?最后,在老同事的指导下,陈宁宁又配制了一遍,结果发现原来是溶液加得过热,在冷却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重结晶,导致显色不准。

  “通过这个经历,我更加注重向老同志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升业务水平。”陈宁宁说。

  还有一次,陈宁宁使用气相色谱仪做非甲烷总烃项目时,仪器总是点不着火,更换进样垫、调节气体流量等都无济于事。电话联系设备方工程师维修,但要等几天。这时,陈宁宁的“轴劲”又上来了。

  “越是解决不了,就越想着解决它。”陈宁宁对记者说。她上色谱论坛求救,被建议可以清洗喷嘴试试。陈宁宁大胆拆开了检测器,发现喷嘴上果然有一点很小的堵塞物。她把喷嘴放在丙酮里超声清洗了1个小时,安装,点火,试了两次,竟然修好了。

  正是凭借这股较真劲,陈宁宁快速成长起来,不仅适应了监测岗位,还成为监测业务的“多面手”,废气、噪声等例行监测,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报送,自动监测设备的校验核准,污染治理项目的验收监测等工作,样样都能拿得起来。

  “男同志能干的事,我也能干。

  每季度攀爬上百根烟囱的“女汉子

  工作中,陈宁宁与男同事一样,出现场,爬烟囱,测噪声,样样不落人后。同事们都称她为“女汉子”。

  在滨州,仅国控重点污染源就有50家,高空排放烟囱上百根。大部分监测平台都设在三四十米高处,有的甚至有五六十米。有的烟囱爬梯年久失修,踩一脚吱嘎作响,爬起来晃晃悠悠。每次登高作业,对陈宁宁和同事来讲,都是一次体能和毅力的挑战。

  陈宁宁还记得第一次爬烟囱的情景。当时,她承担录像任务,正值午时,太阳火辣辣的。监测平台在40余米的高处,还没开始爬就觉得眼晕。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监测平台越来越正规,比以前安全多了。”陈宁宁说。

  在监测平台上开展采样监测并不只是安全问题,还非常辛苦。按照监测规范要求,同一个采样口,要测3~4组数据,每次监测都要先给仪器预热,调零、采样、出数、再预热、调零……一次监测任务,往往要在平台上待一个多小时。

  最难熬的是冬天,衣服穿得多,设备又笨重,爬起来很不方便。再加上高空没有遮挡,一爬上去,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经常冻得浑身麻木。

  噪声监测也是一项辛苦活。滨州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有104个,每个点位要监测10分钟;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0个,每次要连续监测 24 小时;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51个,每次监测时间不少于20分钟。有一次,陈宁宁对滨德高速开展噪声验收监测,时间长达半个多月,沿途的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即使如此辛苦,陈宁宁依然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因为监测的每一个数据,都忠实地记录着环境变化,做的每一份分析报告,都可能对政府的环保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很自豪。”陈宁宁说。

  “作为一名监测人,再苦再累也不怕。

  急难险重冲在前,万种柔情藏心底

  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不仅要登高测烟气、徒步采水样、在实验室里检测样本,还要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承担应急监测任务。

  2012年7月,陈宁宁上班刚刚半个月,滨州市与淄博市交界地域发生了一起偷排工业废液的应急事故。接到应急监测任务通知时已是下班时间,她和一位老同事负责加班检测样本。

  “这是我第一次通宵加班,感觉还很新鲜。”陈宁宁说。但是,当她看到样品时,却震惊了,那是一堆干枯的树叶、树枝以及土壤。她没有想到,偷排的废液竟然让污染区域周边的植被和土壤受到这么严重的破坏,如果人接触了,会有多大危害?陈宁宁的心底升起一股责任感,深感自己职业的重要性。

  她先是对树叶等样品进行碎片化前期处理,之后,再将样品依次进行研磨、浸渍、过滤、消解等处理,最后进行检测。从晚上七点多拿到样品,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出报表,陈宁宁他们整整忙了一个晚上。

  4年来参与了多少次应急监测,陈宁宁已经记不清了。一路走来,有汗水,有辛酸,也时常有危险相伴。

  2015年12月23日,滨州境内一处高速公路上发生两辆危化品运输车相撞事故,近30吨危化品泄漏。长时间呼吸这种被化学品污染的空气,极易造成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尽管知悉危化品泄漏的危险性,但事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迟疑。陈宁宁和同事们赶到现场后,不顾危险,迅速在泄漏口附近安装起设备,密切监测空气质量数据。“我们第一个监测点位就选在了离泄漏阀门最近的区域,因为那个地方代表污染区域的最高浓度,我们要坚守在那里。”陈宁宁说。

  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陈宁宁也盼着每天能按时下班,回家多陪陪孩子,但是为了工作需要,她时常加班加点,甚至孩子生病的时候都不能陪伴在旁。

  2015年10月26日,对滨州市环保局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是山东省环境应急演练暨监察监测技术比武的日子,陈宁宁和同事代表滨州市环境监测站,取得了总比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没有人知道,成绩背后,陈宁宁付出了多少。大比武的时候,陈宁宁10个月大的孩子正感冒发烧,但那几天她太忙了,对孩子一点也照顾不上。

  在陈宁宁心里,相比在监测岗位干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老同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忠于职守,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陈宁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是山东环保职业精神的践行者。日前,她被由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的《齐鲁先锋》节目宣传,被誉为环保一线的“女汉子”。

  “只有我们环保工作者、环境监测人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了,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才能看到更多的碧水蓝天、繁星闪烁。”陈宁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