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资源的现状及资源环境审计目标

15.09.2015  11:45

齐河县审计局 张文宾

资源环境审计是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验证,是披露其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经济责任鉴证的特殊审计。资源环境审计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有着明显区别,资源环境审计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资源环境审计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及相关资金征管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如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能源节约利用审计、水资源保护审计、森林资源保护审计等。环境审计主要包括污染防治、监督、保护和改善环境及相关资金征管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如水污染防治审计、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审计、重金属污染防治审计、污染物减排审计等。总体来看,资源环境审计均重点关注资金、政策、管理、项目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资源环境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包括政府财政资金和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基金等。主要是对资金征收、管理、分配支出和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二)资源环境政策执行情况。包括国家资源环保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完善、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政策目标是否实现等。

(三)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履行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包括是否履行法律规定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服务责任,以及实施的各项管理措施的具体情况及其成效。

(四)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包括项目立项、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行效果,非环境保护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

一、现阶段,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一)客观上,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天然条件和负载人口的原因,加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我国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违法占用耕地,大气、水、土壤、酸雨、海域被污染等问题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突出。

(二)主观上,我国资源环境危机感缺乏,全社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现阶段,公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感还较缺乏;过度开垦、随意排放污染物等行为较为常见,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重,企业以经济利益至上,有的地方,资源环境领域出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的现象,全社会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明显薄弱。

(三)机制上,资源环境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环境监督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在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立法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还不适应实际需要。资源环境领域违法处理处罚力度小,行政监管能力弱、力度小,大大降低了违法者应当承担的“预期成本”,导致出现“刑事责任很少得到追究,也难以追究;行政责任过轻,排污者宁愿接受处罚也不愿守法的问题,不足以震慑、制裁和遏制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环境法制尊严,为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埋下严重隐患。

(四)趋势上,产业转移导致二次污染问题有所增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威胁。资源环境保护地区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农村资源浪费与农药滥用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村资源消耗增长迅速,单位资源的产出率偏低,资源不合理消耗导致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也严重侵蚀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更严重的是,随着发展条件的变化,污染严重的矿石、冶炼、化工等工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这些工业如不实施严格的环保准入机制,将对西部地区的土壤、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很有可能出现“产业转移,污染随行”问题,将导致更高的资源和环境风险。

二、环境资源审计应达到的目标

(一)体现政府的施政手段。对环境资源的管护是施政手段,只有反映了环境资源的防污治污管护措施,才能如实反映环境资源现状。通过资源环境审计,如实反映资源环境利用现状,披露了资源环境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管护方面的欠缺,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视,才能敦促政府进行相应的环保措施,出台相应的资源环境管护措施,以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体现政府的施政手段。

(二)体现政府的施政目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是施政目标,只有反映了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审计监督才算到位。一是通过资源环境审计,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工程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体现政府的宏观决策。二是将经济发展与当地资源与环境付出的代价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责情况,改变部分领导干部追求片面的政绩观,过分强调GDP的增长速度,忽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的局面,进而发挥资源环境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体现政府的施政目标。

(三)展现政府的施政根本。改善环境资源区域民生是施政根本。只有反映了区域民生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建议政府出台了弥补政策,审计监督才有存在的价值,才可以谈审计担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法规已经不能适应或者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资源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空缺,造成执法人员无法可依,无规可循。通过资源环境审计,审计机关及时反馈国家资源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为完善国家资源环境政策、法律和法规提供信息依据,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民生,改善环境资源区域民生,展现政府的施政根本。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