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吕剧《百姓书记》启动全国巡演

26.09.2014  12:21

“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就要当成自己爹娘的事情去办!”主人公王百祥的话音刚落,剧场里便又是一阵掌声。9月19日晚,大型现代吕剧《百姓书记》全国巡演活动在天津中华剧院启幕。在掌声与泪水中,观众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9月21日、22日,《百姓书记》还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与全国11台参演剧目一起献礼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后,该剧将赴湖北武汉、浙江金华、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河南郑州等地巡演。

        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

        《百姓书记》中王百祥的故事取材于山东省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真实经历。伴随着优美婉转的吕剧声腔、拉家常式的质朴语言、真实自然的舞台呈现,该剧再现了一个锐意改革、廉洁自律的公仆形象,也把观众带回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段艰辛岁月。“这样的干部太难得了,好几场戏我看得直抹眼泪。”第一次观看吕剧的天津观众徐赢评价:“没想到这么震撼。”

        “真人真事的现代戏难写、难排、难演,但对这个题材,我们并没有躲着走。像王伯祥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自然喜欢他、爱戴他。”谈及剧目的意义,该剧出品人、山东演艺集团董事长段雨强告诉记者,王伯祥“把老百姓的事当成爹娘的事去办”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精神,这也正是最初创排这部剧目的初衷。

        自2011年首演以来,吕剧《百姓书记》历经5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并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大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众多奖项。段雨强介绍,此次《百姓书记》的全国巡演,旨在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在于扩大剧目及剧种的社会影响。

        打磨提升呈现新亮点

        舞台上,《百姓书记》以多点串联、点线结合、情景闪回、虚实交融的结构方式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整台戏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在拆九巷一场,王百祥与九伯斗智,凭“会看相”的小谋略找出抗拆的组织者,幽默诙谐又不失人物身份,淳朴的话语引来观众哄堂大笑;在赴东北请韩长乐出山、发展日光大棚一场,韩长乐一句“君赐我一餐,我还君一命”的誓言是两人英雄相惜的见证,令现场观众动容。开发寿北一场,在上级调查和外界质疑的敏感时刻,王百祥的父母对儿子吐露支持的心声,浓浓的亲情亦催人泪下……

        《百姓书记》此次巡演的版本在多处细节上做了进一步打磨,比如,开发寿北一场,更突出了书记对百姓的关心和百姓对书记的爱戴,另外,还重笔描摹了王百祥与技术人才——韩长乐的知遇之情,而在剧情的高潮部分,加入了“自幼长在北大洼”一段王百祥的重点唱,突出了人物行动的内心依据,亦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百姓书记》的打磨与修改一方面使剧目更加生动、耐看,同时,也更注重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凸显全剧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说。

        推动吕剧走出去

        作为由坐唱形式的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吕剧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曲调舒展灵活,表演朴实自然的独特剧种风格,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因拥有《姊妹易嫁》、《画龙点睛》、《苦菜花》、《补天》等大批精品剧目和保留剧目,山东省吕剧院也被全国观众熟知。

        “吕剧剧目多取材民间生活,生动活泼的群众语汇是吕剧的主要内容。如何艺术化的表现现实题材,剧种有先天的优势和便利,但也面临再突破的难度。”蒋庆鹏表示,《百姓书记》的创排与不断打磨,也是丰富剧种表现力的一次探索。

        蒋庆鹏介绍,全国巡演期间,山东省吕剧院还将与全国各地的艺术院团开展交流或研讨活动,通过分享经验、研讨得失,进一步探索戏曲艺术的未来发展路径,并将以此为契机,对外宣传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山东人良好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