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日记露面 上图年展呈现名人秘语

11.11.2014  15:06

图片说明:上图收藏的现存最早的日记。

东方网记者方翔11月11日报道:今天,“心曲传真——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展”举行,这是上海图书馆连续第十年的馆藏精品展示活动,是上海图书馆着力打造的年度“文化大餐”。

日记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献,是个人对当日见闻、感想的选择性记录。这种自我表白的个性化文本曾在历史上以多种形式和名目出现,并成为人们日常创作的应用文。我国传世的历代日记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岁月,记录了风云变幻的时代变迁,描写了大江南北的无限风光,倾吐了各色人等的心中秘语,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诗词华章……日记,既书写了个人的经历,也反映了社会的历史踪迹,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在上海图书馆所藏历史文献中,稿本日记约有五百种,具有时间跨度大,文本类型全,名家名作多,版本价值高的特点。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己出版的稿本日记,有流传至今最早的稿本日记——元代郭畀的《元郭髯手写日记》、晚清四大日记之一的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稿本;一类为未刊稿本日记,有为学界所瞩目的晚清清流张佩伦的《兰骈馆日记》;最后一类为稿本已不存世,而据稿本传抄的唯一留世抄稿本,有晚清上海的父母官邵循正道台当年随祟厚、曾纪泽出使俄国所记《邵循正日记》,写有影响几代人的《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为轮船招商局考察长江航线的《长江日记》。

本次展览特选60种馆藏稿本日记予以展示,以供读者一睹以往日记的原始风貌。涉及60位作者,最早的一位是元朝的郭畀,最晚的一位是共和国生人余纯顺。他们当中有朝廷达官、刀笔小吏、外交使臣、饱学大儒、文坛作者、探险平民、书画大家、以及金石图籍鉴赏藏家等。他们通过日记文献这种形式为我们描述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观闻、感受、思辩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这六十种稿本日记,对日记文献这种形式进行介绍和普及,抛砖引玉,以饴同好,并来唤起学术界对这种文献整的理开发、利用研究。

为配合这次展览,上海图书馆还将举办一系列学术讲座活动,还编纂出版了《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一书,以资读者参稽。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日。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