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疑现毒杀豆雁现象 警方销毁有毒玉米

27.12.2014  12:35


22日,警方与动物保护协会从方圆3公里的小麦地中搜集到一起的大雁尸体。警方供图



  齐鲁晚报讯(记者 赵念东) 近日媒体报道,河南一动物保护协会成员在黄河西岸河南和山东交界处的 黄河滩区 的小麦地中发现大雁尸体,在尸体的附近散落着浸过毒药的玉米粒。目前,警方对此已立案侦查,正逐步对现场的 有毒玉米 粒捡拾、销毁。

  媒体报道,动物保护协会成员对周边区域搜索,发现了10只死亡的灰雁,初步判断为吞食有毒玉米粒所致。林业局研究员来到现场实地调查后告诉记者,死去的鸟类是 豆雁 ,而非灰雁。豆雁是最为常见的大雁,与灰雁的区别在于,豆雁的嘴甲和鼻孔之间有一橙黄色横斑,尾上覆羽为白色;而灰雁的嘴部和脚部呈粉红色,被发现的大雁尸体特征符合豆雁特点。

  “由于这一片区域太大,我们便骑着摩托车进行搜索。”一位民警告诉记者,从22日发现鸟类尸体直至26日中午,他们只发现了10只大雁的尸体,以及四处面积40余平方米的撒落有毒玉米的区域。

  “其中一只大雁的尸体就是在我的地里发现的。”一旁正在放羊的河南长垣县村民告诉记者,他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到这一带放羊,但对于是谁毒死大雁并不知晓。

  据动物保护协会人员介绍,盗猎分子一般都是晚上投放毒饵,第二天天不亮就来捡拾被毒死的鸟。“接下来,我们会对有毒的玉米以及大雁的尸体进一步检测,确定为何种毒药,然后从药源着手。”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同时会对集贸市场、宠物市场、中药材市场等场所进行检查。

  据当地警方一位民警介绍,他们自10月20日便开始夜巡,时间为每天下午4点直至晚上11点,一旦遇到特殊情况,熬夜加班也很正常。“这一区域实在太大,要巡查每个角落不现实。”他说,有时夜晚即使看到滩区有灯光闪烁,还没等民警走近,只要灯一灭,立马就找不到踪迹了,加大了巡查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