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内分组写作业 一人完不成全组补做

12.01.2015  11:56

        摘    要:“孩子班内实行分组教学,一人完不成作业的话,整个小组内学生都要受罚,这种制度合理么?”近日,有家长反映,这种类似“连坐”的方法让儿子每天都在忧虑中,不但担心自己的作业,还要担心同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实在是“亚历山大”。

  “孩子班内实行分组教学,一人完不成作业的话,整个小组内学生都要受罚,这种制度合理么?”近日,有家长反映,这种类似“连坐”的方法让儿子每天都在忧虑中,不但担心自己的作业,还要担心同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实在是“亚历山大”。

  学生:受惩时同组“白眼”最难受

  “最近孩子回来经常多做作业,细问才知道,他们小组里有个同学经常完不成作业,上课老师查出后,就让整个小组一起补作业。”该家长表示。

  “这种被‘牵连’的事情偶尔会发生,但不是经常,同学之间会相互监督。”近日,记者在一个小学门口采访时,五年级学生小迟表示,班级内会划分小组,以前班上会有这种受牵连的做法,但是现在少了,大家都有集体意识,学习也自觉了。

  学生洋洋则表示,“做不完作业,光小组内同学给的白眼就挺难过,不敢不完成。”他表示,自己之前有一次有一科作业忘做了,第二天到校检查时,老师并没有集体惩罚,但是给其他小组都加了分,唯独没给他所在小组加分,一整天时间小组内的成员都在埋怨他,当时他感觉非常难受,以后就再也不敢完不成了。

  老师:发挥潜力可提升团队意识

  “四五张桌子排一起,学生转圈团团坐。”记者调查了解到,济南多所中小学都已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法,每个小组多是学习成绩优弱不等的组合,班级小组也有奖励评价机制。

  “分组制教学是课改的一种新方式,分成小组后,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团队凝聚力。”历下区一学校教务处主任表示,有老师在分组教学时,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孩子分别编在一起,按分考核,比如说同一个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出来,只能得一分,成绩相对不好的孩子回答出来就会奖励三分;也有老师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分成一组,给他们布置较多的作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这是合理的,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不属于惩罚与“连坐”的范畴。

  “一人完不成作业,一般不会出现‘连坐’现象,但会影响到小组的评价,主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和集体意识。”另一所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则表示。

  专家:惩罚有度应均衡性格特点

  分组制奖惩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心理影响?

  记者采访了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博士蒋馨岚,他表示分组制教学出发点是好的,让小组间共同合作便于管理,但是老师分组前一定要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没事,学习不好、承受能力又不强的孩子就会造成心理负担。”蒋馨岚说,因此分组时不仅要根据成绩,而且要均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达到分组最优化。

  “学生作为个体,特别是小学生分辨能力不强,老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把矛盾降到最低。”山师大教育学院一位老师则表示,对中小学生来说,惩罚不可缺,但是要有度,不能到达逆反的层面,有时候,奖励机制比惩罚机制所起到的效果更好。

作者:徐从芬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