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当今时代祭拜炎黄还有意义吗?

16.06.2015  20:01






 

  每次置身于烈山之麓,总会感触良多。“炎”、“黄”两个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称。这一传统能够延续,是因为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德高业伟。后世社会的进步、国家屹立于世界、亿万子孙绵绵,都离不开他们所创造的德业基础。

  自古及今,炎帝和黄帝时时并称,而且多以先神农、后黄帝为序。后世拜祭炎帝与黄帝,时有时辍,或者拜祀于郊野或圆丘,或者拜祀于泰山的支山,而唐玄宗则在京师立三皇五帝庙。从拜祭的沿革和变动,能够看出帝王们越来越重视拜祭,这种举措是重视农耕之“本”的表现,相对于“本”的“末”就是商业和手工业。

  在当今时代,中华儿女拜祭炎帝以及我们的子孙要把这一隆重之礼传承下去有着哪些特殊意义呢?

  第一、世界上,中国农耕成熟最早,在发生工业革命之前,是世界技术最为高超的国度,我们的经济总量居于全球首位长达几千年;中华文化之丰富多彩、传承最久、博深无比。这些都应该感谢无数代农民和像神农炎帝这样的英雄。

  第二、农耕时代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比之它之前的采集狩猎和游牧时代,以及它之后的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是最为密切和亲和的,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观察、体验最为细腻而全面。因此,由农耕文化就产生了“天人合一”、“和睦和谐”、仁义礼智,以及推己及人、爱人及物等品质。

  第三、由这样一个农耕文化孕育的核心理念和道德标准,最符合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与彼此交流的需要。中华文化之所以从未中断,之所以如此不断增强生命力,其成长、成熟的土壤都是在农耕时代。

  因此可以说,以神农炎帝为代表的中华古初农耕文化,其功伟德厚矣,中华民族享受它的赐福,远矣,大矣!

  当今世界已经陷入到种种危机之中,人类正在快速地朝着自我灭亡的终点狂奔。究其祸根,就在于“现代”的世界文化以“利”为人生追逐的最终目标,以“欲”为左右人类行为的最大动力,以竞争、零和为人类共处的准则、以非此即彼的逻辑为思维处事的定式,这无疑地彻底违背了人类经历了上万年的农耕时代所获得的大自然、人类社会和二者关系的规律。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是幸福的。虽然近百年来资本主义思潮几次冲击并席卷中华大地,直至现在还在经受着“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和由它们身上所衍生出的种种“主义”的侵蚀与折磨,但是因为炎黄二帝恩赐的传统深厚,不但和谐、仁爱、厚德以及对生态的珍惜呵护等观念呼之即出,而且他们所确立的修德以和他者、振兵以备不测、维护天下统一等等的民族追求,也深深地铭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这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