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和豆”是试金石也是指挥棒
纠结于肉豆本身而吐槽的人,大抵是思维训练缺了课;“丝瓜藤和肉豆须”不仅是试金石,还是指挥棒。心里没底的同学,看清方向别掉队!
□评论员 边良
6月7日上午11点半,2015年山东省夏季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面对材料作文中“丝瓜藤和肉豆须”要不要分开的父子对话,不少考生表示心里没了底。正如网友吐槽所说,丝瓜藤还好说,肉豆须真心不知道是啥!一些人甚至认为,出这样的题是在照顾农村娃,因为城里孩子多半不认识这两种植物。(相关报道见今日04-06版)
网上热议“丝瓜藤和肉豆须”,吐槽“作文题不靠谱”的声音,受到了一些人的追捧。然而,这是语文考试,将“植物学知识”当成槽点似乎跑偏了,“丝瓜藤和肉豆须”背后的生活观察才是重点。
有人坚持认为,“肉豆”出现在材料作文中纯属难为人——城里人谁知道肉豆是啥?不知道是啥,怎么准确理解这段材料?不能准确理解,怎么写得好作文?
持有如此逻辑的人还会说:认识世界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言下之意,没见过肉豆,“肉豆作文”就无从写起。
没错,从懵懂的孩子到青春少年,桩桩件件具体真实的事物开启了看世界的眼睛。但人的认知不止于感性认识,大千世界热闹无数,谁都不可能置身于每一桩热闹之中。那还怎么认识世界?去学习、要思考,在自己和他人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不断形成和丰富理性认识。
具体到“瓜和豆”,相信大多数山东农村考生也不清楚“肉豆”为何物。这其实并不妨碍理解这段材料,无非是说两种植物纠缠着长在一起,儿子想把它们扯开分清楚,而在父亲看来,分不清不影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故事里,父子面对同一事实的不同态度是焦点;考场上,考生观察角度不同,带来的思考侧重也会不同。正如北京师大教授于丹所说,这种可延展性的作文题目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鼓励一个开始成熟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
事实上,近年的高考试题不再局限于知识考察,越来越多地关注能力考察。“作文是一种最大的导向”,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受到鼓励。
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果不能基于书中所言达成修身齐家的见解,一定不是这样的秀才。对当下的同学来说,在课堂所学的基础上,观察世界、思考生活更为重要。
纠结于肉豆本身而吐槽的人,大抵是思维训练缺了课;“丝瓜藤和肉豆须”不仅是试金石,还是指挥棒。心里没底的同学,看清方向别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