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女须生拄拐登台表演 呼吁保护传承晋剧

11.06.2016  05:07

  10日,84岁的晋剧女须生白桂英拄着拐杖登台表演晋剧《卖画劈门》,呼吁保护、传承晋剧。图为白桂英。 受访者提供

  “恨胡贼父子双双都强暴,似这等误国害民罪难容……”耄耋之年的老人被扶到台上,一出口,浑厚的唱腔赢得满堂喝彩。10日,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青龙古镇,84岁的晋剧女须生白桂英拄着拐杖登台表演晋剧《卖画劈门》,呼吁保护、传承晋剧。

  据公开资料显示,晋剧起源于清初,由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构成,俗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凝结了山西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极具观赏价值。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是在10日由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非遗中心等单位主办,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文化遗产日晋剧非遗展演”上看到白桂英的。

  10日,84岁的晋剧女须生白桂英拄着拐杖登台表演晋剧《卖画劈门》,呼吁保护、传承晋剧。图为白桂英上台表演。 受访者提供 摄

  白桂英是国家一级演员、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代表性传承人、晋剧丁派艺术传人。5年前,她表演结束下台时不慎摔倒,造成膝盖半月板严重损伤,只能拄着拐杖走路,“我已经退休了,偶尔出来唱唱,今天来是为了呼吁传承保护晋剧。”

  据其介绍,她8岁时开始学戏,12岁时就跟着师父上台表演。目前,戏曲市场萎缩,年轻人不愿意看戏,白桂英对此深有感触。

  她说:“还是得有真的东西,老艺术家们留下的老戏都有魅力,有些人瞎改,把优点无意中取消了。晋剧艺术传承要挖掘传统,挖出来,再按照年轻人的口味去芜存菁。”

  她坦言,目前,晋剧中一些特殊唱腔很少有年轻人能演绎至完美的境界,“‘滚白"是半说半唱的一种表现悲痛之极的唱腔,是晋剧所独有,练习难度大,当时我的老师、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一字一句教我哼唱。但是,现在年轻人学戏有时候没有名家师父贴身带,没有师父告诉他们手眼身法步怎么样,只能听着录音学,没有入心。”

  她回忆说:“那时候,师父很严格,早晨四点之前上一次厕所,就不准去了,要练习憋功。四点起来,先踢一两千次腿,上午练身法,下午练唱腔,练得不对,师父用戒尺打手心。晚上睡觉前再踢一两千次腿。”

  当日,为呼吁保护晋剧,同台表演的还有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郭彩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晋剧传承人李月仙,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张嘉盛,国家一级演员吴爱卿,晋剧丁派传承人武凌云等人。这些晋剧名家大多年逾古稀,最年轻的武凌云也已52岁。

  72岁的郭彩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晋剧市场之所以萎缩,有时代的原因,“但还是东西不行,东西少、人才少,还是应该排出更多的好戏,对于好演员,观众还是欢迎的。戏校的名家老师少,应该多请大家教学。”

  10日,84岁的晋剧女须生白桂英拄着拐杖登台表演晋剧《卖画劈门》,呼吁保护、传承晋剧。图为两位年轻晋剧艺术家表演《斩子》。 受访者提供

  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宋建国表示,一些观念制约着晋剧的发展,“戏曲包括晋剧不应该局限于城市的剧场和农村的戏台,我们来青龙古镇唱戏,就是为了突破这种制约。若局限在剧场和戏台,相当多的人无法接触到戏曲,也就感受不到戏曲的魅力。”

  他表示,晋剧改革不应该急于迎合市场,“社会正逐步步入慢生活状态,戏曲应该有自信,不要乱了方寸,要守住本位,慢文章能做出好品质,好东西坏不了了。”

        编辑:邹淑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