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三条风道不畅通 济南深挖穿城风

11.03.2016  18:40

  今年2月,北京市计划打造城市通风廊道网络系统的消息引发热议;去年5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要加强城市风道研究,把城市风道找准。 

  3月8日,记者从山东省环保厅了解到,日前编制完成的《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2016-2017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在合理预留“清风廊道”。济南“城市风道”的研究与规划如何?济南市环境研究院大气所主任马召坤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详解这一话题。 

  1能否解决雾霾问题 

  “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济南市环境研究院大气所主任马召坤表示,至于城市风道能形成多大的通风效果,需要缜密的科学研究。 

  “雾霾发生的时候,往往整个华北地区都被笼罩,城市风道所起的作用有限。”马召坤表示,重污染过程的无风静稳状态、主要城市的源解析结果(雾霾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带来的污染,且存在区域污染影响)等表明,抗霾应以治理污染源为根本。 

  “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雾霾问题。但风道的辅助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雾霾的影响。”马召坤指出,目前的大气污染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城市风道的研究和规划在短期内效果未必明显,但对于更好规划建设城市很有意义。  

  2济南的风道在哪里 

  马召坤表示,根据城市结构的差异性,通风廊道的具体形式也不尽相同,但规划多以道路、低矮楼宇、城市绿化带等大型的空旷带为主。这些地方非常开阔,对城市空气流通非常有利。 

  城市风道可以是景观大道、人工河或公园。比如,南京的六条生态通风走廊的长度基本都有数十公里,分别利用山体林地、河谷水道、湿地、绿地等自然条件,通过建设限高等手段,形成开敞空间和城市的大“出气孔”。 

  前期,济南市环境研究院使用专业软件,对济南四季自地面10米、70米、100米、200米和300米高度处风场进行模拟,对济南大气流场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济南四季主导风向明显,受地形作用,在市区近地面形成了三条通风廊道。其中,第一条自长清区北部经市中区北部一直延伸到历下区北部;第二条自历城区西南部经市中区至历下区南部;第三条经天桥区东部和历城区西北部进入市区。 

  雾霾会不会吹到别的城市?马召坤表示,空气流动带走的污染物除向周边的开阔地带扩散,也将向上空扩散;污染物是一个逐渐稀释的过程,不会对周边城市带来影响。 

  3目前研究进展如何 

  2012年,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曾经请比利时专家来介绍“街谷大气环境研究”。这种“街谷大气环境”和城市风道就有着一定关联。 

  以往不少城市建设中也曾留出过“城市风道”的规划,但随着城市发展,很多通风走廊都受到了阻碍。此外,“穿堂风”也不是说形成就能形成的。 

  2010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曾邀请德国专家将排涝河设计成“通风走廊”。然而,由于开发区内厂房和排涝河两边防风林的高度均不满足条件,“穿堂风”根本无法形成。另外,以往城市设计规划时没有刻意留出风道,现在通过重新规划来把风道“”出来,非常困难。 

  “济南的地貌属于浅碟形地貌,中间低四面高,冬季容易形成逆温层,这种地形对城市风道的形成增加了难度。”有环保专家表示,城市风道要考虑到现有空气污染物滞留情况、城市通风情况、潜在通风能力等。 

  马召坤表示,下一步济南环境研究院拟深化济南市城市通风廊道研究,通过遥感卫星分析法和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结合法,以现有的绿地规划设计为基础,对济南通风廊道进行分析研究,构建潜在的通风廊道。其中,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法方面,目前济南市环境研究院已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进行前期接触,拟选代表年,对济南都市圈、建成区、重点关注区三部分开展模拟工作,对各个部分进行污染气象研究。 

  4是否已有成功案例 

  济南市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刘善军介绍,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并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城市通风廊道的理念。香港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城市通风廊道的理念,要求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通风廊,贯穿于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并将通风廊沿盛行风的方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保持或引入海洋、陆地和山谷风等其他天然气流,吹向已发展地区。 

  上海在规划建设浦东新区时,特意规划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作为上海的“风走廊”。不久前,北京市宣布将构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未来形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划入通风廊道的区域严控建设规模,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另外,杭州、南京等城市也已着手规划城市风道。 

  事实上,国外早有成功先例。比如,德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把城市气候学和城市规划制度相结合,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学者多采用德国通风廊道构建的方法,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的研究工作。”刘善军说。

  网址链接: http://shrb.qlwb.com.cn/shrb/content/20160309/ArticelS03002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