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0年发现甲午海战沉没战舰 体量1600吨

01.10.2014  16:15

国家文物局今日公布:初步探明,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即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该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甲午战争1894年爆发,9月,中日在黄海爆发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损失5艘战舰。日方受重创,但未沉一舰。(央视记者田云华)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年。央视今日(9月30日)报道,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该海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的交战区,考古队认为,该船是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战舰,暂被命名为“丹东一号”。北洋舰队有四艘战舰都沉没在交战区,他们是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其中,经远舰海底照片于今年9月曝光。

1894年9月17号,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爆发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五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虽受重创,但未沉一舰。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致远舰等四艘沉没战舰的打捞工作,就已提上日程。

体量1600吨左右 暂定名“丹东一号”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息,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经过初步探明,考古队认为,该船是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战舰,目前该战舰暂被命名为“丹东一号”。

战舰全部深深的陷在泥沙里,只有零星的铁甲边缘和碎片微微突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鱼网。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领队周春水说,目前判断来讲,它受到外界因素损伤很严重,这个损伤是来自于很多原因,可能当时就被炸弹炸了,或者说锅炉爆炸,以及近现代人们的捕网,把它(碎片)捞起来。它表面看——抽沙之后大概一米左右——下面很凌乱的一些钢板,一些木板都是碎在下面的,都比较凌乱。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队员黎飞艳介绍,这个船应该是烧过很厉害,我在下面拍照的时候,这些应该都是炭粒。舰艇铁炮被炸开。黎飞艳介绍,炮筒已不完整,两头应该都断了,那一面好像也有点缺失,但是它是明显地看出外形应该是一个炮的炮筒,大概4公分厚。

虽然无法确定这个炮筒的具体位置,但作为判断是不是战舰,武器装备将是最有力的证据。


周春水说,在这我们很幸运的找到了几个能说明问题的东西,一个就是找到一门炮,还有一些弹药的东西,包括一个子弹,而且还包括舰体,因为它是一直延续过去,我们经过搜索发现,它是一个至少从这到这是50米。宽度是10米,长宽比已经至少达到5,这么一个修长的一个舰体、长宽比,它肯定是属于战舰之类的东西。周春水表示,不管它是属于哪个舰,它的意义都是很重大的。

2014年,丹东港建设规划启动,针对将要进行建设的水下区域,也同步展开了文物调查工作。作为甲午中午海战的主战场,会不会有沉没战舰,就在将要建设的海域内,也成为重点排查的内容。

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针对这个港口,海洋红港区规划的主航道和锚地,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初步调查,然后在航道周边,又设定了一个两侧各10公里,包括锚地延伸10公里范围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