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12岁男孩离家出走38天:53元的"逃离"(图)

13.01.2017  22:38
  临沂费县男孩张富,在2016年12月4日深夜翻墙离家。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他留在桌子上的遗书。失踪38天,直到1月12日凌晨1点20分,张富的父亲接到临沂市兰山区警方的电话,才确切得知了张富的行踪。3个小时后,张富被接回了家。

  立交桥下,有心人发现了张富

  1月11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从事汽车贸易的刘爱民在某汽车4S店外的立交桥下,又看到了那个男孩。大约在一个月前,刘爱民见过他一次。

  那次,刘爱民是被这个男孩点燃的篝火引来。

  “天已经快黑了,看不大清”刘爱民隐约辨认出是一个十多岁的男孩点了一堆篝火。

  

 2016年12月4日深夜,临沂市费县探沂镇丰厚村12岁男孩张富给家人留下遗书,翻墙离家出走。



  点火的地方是一处废弃的人行涵洞,四周除了浓密的绿化带,就是近一米多高的机动车道护栏。行人很少徒步经过,坐在车上更看不到这里的场景。

  翻过4S店的围墙,隔着二三十米远,刘爱民看了几眼男孩,他穿着黑色外套,头上扣着连衣帽,并无特别和可疑之处。以前,也曾经有调皮的孩子到这里点火玩,刘爱民就没再多想。

  时隔一个月左右,再见到这个孩子时,他正在烤地瓜。这次,刘爱民起疑了。“还是那身衣服,脏的不像样,有可能是离家出走的。

  询问过这个男孩,他断断续续说出自己不想回家,父母离婚了,他跟着爷爷奶奶过。

  刘爱民试图问清男孩的家庭住址,可男孩并不回应。刘爱民拨打了报警电话。

  即使是面对赶来的民警,男孩也不再开口,甚至挣脱了外套也不愿上车。民警和刘爱民连哄带拉,把他弄上了警车。

  出警的是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义堂派出所。民警李仔龙说,接到派出所后男孩也始终不肯说出家是哪里。

  当晚,把男孩安置到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后,民警并未放弃寻找男孩的家人。12日凌晨1点多,通过警务平台,民警查询到了男孩的报失信息:张富,家住费县探沂镇丰厚村。

  民警发现张富的地点,距离他家直线距离约有十六公里远。

  半夜来电,儿子失而复得

  即使没有这个凌晨打来的电话惊扰,张富的母亲也并未沉睡。

  “一闭上眼睛就想我的儿子今晚睡在哪里,会不会挨冻,有没有吃饱。”从2016年12月5日早晨得知儿子失踪,38天来她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2017年1月12日凌晨4点多,张富的母亲接到了前夫张勇的电话,电话那头,张勇语无伦次地说出:1点多时民警打来电话,找到儿子了,现在儿子已经接回家了,安然无恙,就是又脏又瘦。

  奔向张富的路上,除了暗夜还有一团接一团的浓雾,现任丈夫把车开得飞快,张富的母亲叮嘱他慢一点,注意安全。可她的心底却在盼望着下一秒就飞到张富身边。

  

多年来,这个孩子住在爷爷奶奶家,大多数时间由他们照顾。他的父母在4年前离婚,后又各自重组家庭。在遗书中,孩子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



  一团接一团的浓雾迎面袭来,正如38天来笼罩在张富母亲心头的阴霾。这38天,她经历了太多的期待,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得知儿子失踪的头几天,张富的母亲和家人四散寻找,却并没有张富的确切消息。

  十几天后,大家陷入了迷茫,想到了那个之前不敢想的结局:如遗书所说,张富走了极端。

  村子周边的河沟、竖井,众人们搜寻了多遍;张勇甚至焊制了一副铁耙,把村东边的一条水渠捞了多趟。依然不见张富的身影。

  去年12月底,费县警方传来一则消息,他们把张富用过的电脑和网络软件账号送到市局技术部门调查后发现,张富的一个聊天软件账号在12月12日至15日之间有过多次登录记录,登录地点分别在临沂市区和一个偏远的开发区的网吧,其中15日在那个开发区网吧有过多次集中登录,费县警方带着张富的家人首先前往该网吧调查。

  让张富母亲几乎崩溃的是,这家网吧的监控录像最早只保存到了16日;附近路面监控在15日因线路停电没有启用。

  这个线索是发现张富失踪以来最能接近他的线索,就这样被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掐断。

  张富的家人并未放弃,围绕着这家网吧,他们发放了数百份寻人启事,但都如石沉大海。

  困顿中,另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登录这款软件的平台不同,有可能造成登录地址“跳跃”,也就是说查询到的登录地址不一定是实际登录地点。而在12月12日到15日期间,有多波次的热心人在不同地点登录过张富的软件账号,试图寻找出关于他离家的蛛丝马迹。谁也没料到,这却给寻找张富制造了障碍。

  正如刺破浓雾的车灯,前夫打来的这个电话,一扫笼罩在张富母亲心头38天的阴霾。

  车还未停稳,她就打开门迈了出去。曾经的家门口,张富的爷爷和奶奶已经在等候。屋里,是安然无恙的张富。

  张富的母亲曾幻想过无数个跟儿子重逢时的场景,她没料到,这一幕来得这么慢,又有点猝不及防。

  安然回家,是结局也是开始

  发现张富离家的那天早晨,张富的爷爷查看门口那株花椒树时,发现有一个枝头上断了一根尖刺,他和众人分析,这应该是张富跳墙时划到的,并推测这根尖刺划破了张富左臂的衣服。

  他们没有料到,这根尖刺划破的是张富的左手手背。如今,张富左手这段近一厘米长的伤口已经愈合,几乎看不出痕迹。

  同样,张富也没有料到,从他半夜翻墙离家再到凌晨被接回家,他的爷爷、奶奶、父亲等人待他像是变了一个人。

  “警察没找我前没想回家。”回到家的张富,感受到了周围的人们对他的关爱。

  

 在探沂镇的一家体育服装专卖店,张富的妈妈给他试穿新衣服,张富始终面露笑容。



  1月12日上午,父亲和母亲领他到镇上的一家品牌运动服装店选了一身衣服和鞋子,足足花了父亲近千元。张富知道,这些钱,以卖大米花球为生的父亲得挣一个月。而结账时,店员认出了他就是那个被很多人牵挂的失踪男孩,还送给他一顶50多元的棒球帽。

  

挑好了衣服,牵着妈妈的手,张富要去理发了。



  拿着新衣服,父亲又带他去理发、洗澡。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的张富再回到家门口时,爷爷早已准备好了长长的鞭炮,张富一下车,爷爷就点燃了引信。

  

 理完发,洗过澡,换上新衣服,张富在鞭炮声中“正式”回家。



  一波又一波的村邻赶来,探望失而复得的张富。这些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的村邻,让张富有些害羞。

  

 12日早晨,听到张富回家的消息,村邻们纷纷赶来探望,张富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地躲进了被窝里。



  “都变了,变得对我好。”张富说,在离家三天前,他就写好了遗书,定好了离家的日子,甚至攒下了53元生活费。

  

12日早晨,听到张富回家的消息,村邻们纷纷赶来探望,张富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地躲进了被窝里。



  怕被家人找到,张富翻墙后,趁着夜色先后朝三个方向行走。天快亮时,他钻进了一个玉米秸堆,在里面睡了整个白天。天黑后,再次趁着夜色,他朝记忆中母亲新家的方向行走。

  “我想去找妈妈,后来转向了,又找不到公用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也不想找生人借电话。”谈起失踪期间的经历,张富就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对大多数问题有问必答,但有些细节也不愿多说。

  失踪的日子里,张富用那53元先后购买了矿泉水、面包和饼干,主要靠这些食物充饥。“有时两三天吃一顿。”张富回忆,开销最大的一次是花5元钱买了一份炸串卷煎饼。这份5元的煎饼,他认为“上当了”,费钱多,还没吃饱。

  被警方找到两三天前,张富已经花光了手里的钱。从路边,他捡到了几个生地瓜,用早先买来的打火机生火烤地瓜充饥。

  

一处涵洞旁,张富多次在这里生火取暖,烤地瓜吃。这块地瓜,还没来得及吃,张富被赶到的警察接走。



  这支价值一元的打火机,在那些寒夜里给了张富少有的温暖。“烤矿泉水,烤地瓜,烤火取暖都行。”张富说,在外的日子里,他只喝到过一次开水。

  那次,不知是路过何地,口渴的他向一位老奶奶讨水喝。那位老人回到屋里给张富端来了一碗冒着热气的白开水。

  白天躲到桥洞、破房等隐蔽处睡觉,夜晚赶路。在张富的描述中,他曾经向外走出了很远,又折返走了回来。“有时想回家,过一会儿又不想回来了,家里压力太大。”在张富看来,流浪在外的生存压力比家庭压力要小。

  多位见过张富身影的目击者说,在那处立交桥下,张富栖身已有一个月左右。

  

立交桥下的水泥墩上,是张富曾经过夜的地方,水泥墩上扑了一张水泥袋和半块汽车坐垫就是“卧床”,一张长数米的汽车篷布是“被子”,“”头,散乱着多个饼干、方便面等食品包装袋,还有几个蔫吧了的小桔子和半个生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