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院“百善孝为先”教育活动广受好评

26.09.2014  16:45

9月25日,《大众日报》以“孝存于心 德立于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百善孝为先’教育活动纪实”为题,对该校“百善孝为先”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

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是该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品牌活动。自2004年开展以来,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以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为切入点,从培养教化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强化入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10年来,该项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百善孝为先

在一次关于学生和家长联系情况的小调查中显示:学生和家长联系时主要采用电话沟通,时长仅为2分钟左右,绝大多数不和家里人说心里话。

据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一封家书”、“感恩的心”短信展评等活动,并倡议学生为父母申请QQ号,教育引导学生对父母说心里话。在征得家长和学生同意后,学校将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信件和短信进行了展评,很多学生深受震动。从此,“爸爸我爱你”、“妈妈你好吗”、“谢谢老师”,把心中的爱喊出来成为活动参与者的共同心声。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育应从孝道开始。”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现任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牟元军感慨地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广大学生体验真情,感悟亲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组织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通过举办“亲情励志电影周”、“感恩奋斗”小品比赛、“对父母说句心里话”、“十大孝星评选”等活动,逐渐形成了学习感悟类、沟通反馈类、主题实践类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载体,取得了良好效果。

润物细无声

敬老爱老,需要的是真情实感,,既要引领大学生思想、深入大学生心灵,又要让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可以接受”。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时任经济系(后改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世谷说。

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从细微之处、点滴之间做起,使“尽孝倡礼”的理念深入人心、内化成每个学生的实际感受。每年的迎新现场,“对你的父母,说声谢谢”、“感恩父母、奋勇争先”等宣传标语让很多家长倍感欣慰,学校餐厅、宿舍、教学区等弘扬孝文化的宣传栏、招贴画随处可见。

从新生入校后的迎新晚会、主题班会,到在校期间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处处体现“孝存于心”。学校以“善、孝、义”入手,从“感恩、勤劳、理解、包容、懂礼仪、知荣辱”等一系列简朴的小主题,到“感恩与奋斗”,引导青年学生把求知欲望、专业需求、实践方向,升华为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回报,指导学生学好当前专业、练好自身素质、谋划好今后的人生。

信息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张克林,父亲长期卧病在床,家境贫寒。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张克林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创立了“克林”工作室,几年下来,不但帮家里翻修了房屋、供姐姐读完了大学,还帮助其他贫困生勤工助学,成为了山青学子“感恩奋斗、自强不息”的学习榜样。

2013年5月17日,在“孝心论坛”上,学校“孝心”社团负责人2011级学生丛义娜动情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所以不必羡慕别人怎样,我们要做的是倾毕生精力回报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的父母收获慰藉,因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孝存于心 德立于行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作为青年学生,专业知识只是成功与否的表象,社会责任感才是衡量的重要标杆。”在“百善孝为先”活动专题研讨会上,该校副院长刘涛说。

2012年重阳节,华森老年公寓一片欢声笑语,30多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观看该校志愿者们带来的慰问演出。“我们很欢迎学生们来,他们不光表演节目,还陪老人们拉家常、讲笑话,帮着收拾床铺。”华森老年公寓的负责人说。

多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义务支教、敬老助残、职业体验、争荣誉报父母等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实践、回报社会。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唐官幼儿园、唐官小学、唐官社区等创建了多个服务基地,并作为创始成员倡导成立了“济南大学生爱雨联盟”,持续关注孤独症儿童。学生们还自创了“阳光天使”岗位体验活动,选择一天体验校内、外不同的管理服务岗位。

2010级学生陈希真是学校志愿者协会的第5任会长,也是学校“孝心”社团的发起人之一,多年的志愿服务让他和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毕业生,陈希真想在离校之前再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再去看看那些他熟悉的老人们。回首在校的三年,陈希真恋恋不舍:“我觉得过得很充实,是学校把‘孝’字深深地刻在了我人生的字典里,毕业之后,我还会继续坚持这样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的坚守和执着,让“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在每个莘莘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感恩、关爱、分享、传承”的精神已成为每个山青学子的内心追求和奉献社会、成长成才的强大助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