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援助资金精准投向民生

14.03.2016  11:26

编者按:2010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2010〕109号印发《关于推进扶贫协作重庆工作的意见》。5年来,全省上下把重庆14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当作自己的县,把受援县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各族人民当作自己的兄弟,扶贫协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重庆受援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近日,记者随省对口支援办同志赴重庆采访,记下这组文字。
  □记者 李剑桥 通讯员 李冬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据省对口支援办通报,我省济南等14市扶贫协作重庆14个国家重点贫困县5年来,着力在政府援助、产业合作、人力支持和社会帮扶上下功夫,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工作格局。“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扶贫协作重庆资金2.25亿元,援建扶贫项目236个;两省市互派挂职干部129名,教师、医生和农业技术人员交流246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27期,培训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10417人次,对促进受援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省对口支援办负责同志介绍,山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协作工作的首要任务,推动援助资金首先惠及贫困群众。5年来,近70%的援助资金精准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大力推进住房、教育、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建设,直接受益贫困群众18.89万人。
  高居深山是贫困原因之一。着眼“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重点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投入资金6600多万元,建成投用移民新居3700多套,配套建设道路150公里,1.1万名居住极其分散偏僻、地质灾害频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贫困群众得以集中安置,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投入援助资金1436万元,建设了14所中小学校,资助7138名家庭贫困学生继续学业。投入援助资金1535万元,建设了45所卫生院(室),解决了一批偏远乡镇“偏、远、散、穷”行政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使贫困群众在直接受益、持续受益、长期受益中切实感受到了扶贫协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以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增收工程”。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贫困县、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针对受援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实际,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投入产业开发资金近5000万元,援建了一批茶叶、水果、中草药、畜禽等特色产业示范点、示范园,壮大了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根基,直接受益贫困户2万多户。
  把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先进经验移植到开县,重点支持南部片区贫困村优先开发建设名特优新水果基地、高山生态蔬菜及大棚蔬菜基地,发展猕猴桃、葡萄、草莓、翠冠梨等优质水果近2000亩,新建蔬菜、水果大棚125个,形成了“以产业促脱贫、以增收为目标”的扶贫产业格局。投入580万元,帮助巫山建设党参、天麻等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和葡萄、魔芋、大樱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形成了畜牧、小水果、中药材、烤烟四大产业体系,3000多户农户致富增收。
  着眼于带动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2015年起山东设立了小微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创业扶持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有创业意识、能力、项目的小微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解决小微企业、贫困户创业“最先一公里”的难题,实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一批中小微企业做优做强、一批贫困户增收脱贫“三个一批”的预期效果。
  以推动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重点,实施“企业合作工程”。5年来,借助扶贫协作“多方引介”平台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开展对接,主动寻求合作,两省市产业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重庆市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4年,我省企业在重庆完成经贸合作项目2644个,完成投资741亿元。从年际间的比较看,呈现出实施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双双递增的良好态势,2014年到位资金达255.5亿元,是2009年的9.6倍。
  据省对口支援办负责同志介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确保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举。山东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二字,按照中央“六个精准”要求,找到“贫根”,对症下药,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比如,实施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小微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扶持等项目,项目精准面向贫困村、贫困户,资金落实到村头、户头、人头。直接面对贫困户、贫困人口,既利于逐一摸底,“真扶贫、扶真贫”,又利于因地、因人、因贫困类型精准施策,帮其所需,确保了扶贫协作工作落地生效。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