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澡堂子":经营遇困 大众浴池间歇性营业

05.02.2015  13:12

  位于历下区的一家大众浴池(刘阳 摄)

市中区一家大众浴池内的价目表(刘阳 摄)

  冬季原本是洗浴行业的旺季,但随着集中供暖逐渐普及,以前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大众浴池如今渐渐销声匿迹,这让部分市民尤其是城市流动人口在冬季遭遇“洗澡难”。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等多家大众浴池发现,随着城市拆迁、运营成本上涨等原因,不少大众浴池的经营每况愈下,部分面临关停。

  难觅浴池

  市民冬季遭遇洗澡难

  来自日照的小伙刘杰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工薪族的他告诉记者,虽然在济南打拼了6年,但冬天找个合适的地方洗澡很成问题,“单位宿舍没有热水器和暖气,并且周边几公里没有一个平价的浴池,每次洗澡都在洗浴中心解决,不仅麻烦还贵。”洗澡难同样也困扰着刘杰的同事小圆,“为此专门办了一张健身卡,每次去只洗澡,要么就是到亲戚家‘蹭澡’。”

  记者调查了解到,过去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众浴池如今越来越少,现存的几家大多集中在老旧小区周边,或者城乡接合部等边缘地带,不仔细打听很难发现。一方面是普通消费者的洗澡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是市区内平价大众浴池几乎难觅其踪,供需关系陷入尴尬境地。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大众浴池经营者齐立告诉记者。2006年3月,来自聊城的他与对象投资7万多元,将市中区玉兴路附近一家130多平方米的门头房装修一番,开起了当时“生意还算红火”的大众浴池。用他的话说,自己抓住了这个行业兴隆时期的“尾巴”,经历了“下坡”,目前正在感受行业的“寒冬”,“每年都有不少大众浴池关门,目前还在经营的不到100家。”

  据了解,早在2010年6月,商务部出台《关于规范发展沐浴业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大众浴池,满足低收入群体沐浴需求,保障广大群众的实惠利益。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流动人口有200万人左右,逐年减少的大众浴池显然难以满足这一庞大群体的洗澡要求。

  经营遇困 大众浴池“间歇性”营业

  在齐立经营的浴池门口放有一张价格表,上面显示洗澡票价7元,单间10元,搓背、修脚、按摩等服务6-10元不等,“我们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房租从最初的每年2万元涨到现在4万多元,取缔小锅炉以后,我们现在改烧柴油供应热水,每天大概花费三四百元,这样算下来,每天来60多人洗澡我们才能赚点钱。”

  “刚开店时生意好,1年下来能赚七八万元,现在也就赚当年的一半。”齐立说。

  来自河南濮阳的范明两年前在阳光新路北段接手一家大众浴池,他告诉记者,浴池都是经营性用水、用电,费用比较高,为了减少成本,每年六、七、八三个月关门停业,“一般到了5月份和9月份,客人寥寥无几,那时候天不冷,在家里凑合一下就能洗,我们就算开店也是赔本做生意。”

  河南商丘的张女士在齐立的大众浴池里当了1年的搓背师傅,1月22日上午,由于客人不多,她与齐立的对象坐在店门口聊着家常,“我们那有个‘搓澡村’,济南九成的搓背师傅都来自我们村,现在生意不好做,很多师傅都回老家了,还有一些改行了。”

  与日渐式微的大众浴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的休闲洗浴中心几乎随处可见,但是高昂的消费却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在大众浴池洗澡便宜而且舒服,但是太难找,洗浴中心光门票就要好几十元,我们承受不起。”打工者孙先生告诉记者。

  颓势难止  多地大众浴池闭门谢客

  随着居民家中供暖设施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足不出户 便能洗热水澡。据统计,济南超过50个小区在2014年采暖季加入集中供暖。“浴池附近的玉函南区去年供上暖,客流量明显减少了一部分,玉函北区也开始安 装供暖设施,估计未来也能加入集中供暖,”齐立表示,自己已有了转行的念头,“我们打算再干两年看看,实在不行的话,打算改行去做婴儿洗浴。”

  而范明则表示,今年3月租赁合同到期后,自己将不再继续营业,身边不少开大众浴池的朋友也将纷纷闭店,少数已经转成“洗浴+旅馆”经营模式的也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事实上,大众浴池在济南曾一度辉煌,建于1933年的铭新池曾被誉为“华北第一池”,后于1991年被拆除。而曾位于纬四路附近的新生池于2003年宣布破产,自此后大众浴池逐渐趋“冷”。

  行业的颓势不仅在济南显现,全国范围内也有不少经营者选择关停歇业。

   2013年5月,商务部与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12年沐浴行业统计分析报告》,指出由于租金上涨、用工成本提升、水费增长等原 因,大众浴池经营步履维艰,关门歇业的越来越多。北京市57家便民浴池至今已关停27家,上海市大部分大众浴池经营困难,夏季都是亏本经营。

  夹缝求生  大众浴池逐渐“小众化”

  “现在客流量越来越少,每天来洗澡的客人不到50人,周末的时候好点,能来将近100人,”齐立告诉记者,“一般上午和晚上来的人多,下午基本没人来。”1月20日上午,这间可同时容纳30人洗澡的浴池里只有不到10位客人,相较于其他大众浴池,这一数量还算可观。

  在天桥区一家大众浴池,由于客流量下降,搓背师傅近期返回河南老家,“10年前生意好做,那时候家里没有供暖,基本上一家人都来洗,春节的时候甚至‘一票难求’,在门口排队等。”

   记者注意到,目前到大众浴池洗澡的人群主要包括低收入群体以及家中没有集中供暖的居民,“流动人口来洗的也比较多,他们大多数租房住,家里洗澡的条件有 限,”齐立告诉记者,由于要建设高架桥,浴池附近片区面临拆迁,“不少流动人口在这附近租房子住,拆迁后他们要搬走,我们又要失去一部分固定客户。”

  “原来这条街周边有6家大众浴池,后来因为拆迁关了1家,另外3家由于经营不善,也在2012年前都关了。”齐立无奈地摇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