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家的获得感]“鸿福吉祥居”里四世同堂

11.04.2017  10:10

  “鸿福吉祥居”,是单勇给自家宅院起的名儿。4月10日,记者坐在“鸿福吉祥居”敞亮的客厅里,听单勇拉起他的幸福观和安居梦。

  32岁的单勇家住泗水县椿树沟村,老家低矮的土坯房始终在他记忆里挥之不去,住上好房子就成了他的一个梦想。

  他在泗水一家食品公司上班,干活肯下力,不几年工夫就当上了肉鸭加工车间的经理,年收入十多万元。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单勇动了在县城买房的心思。如今村里年轻人进城买房,成了一种时髦。

  2013年底,他在泗水县城中心位置看好了一套新房子,并交了1万元订金。从穷山沟的土坯房,住进城里的大楼房,单勇的这个梦想马上就要成真。

  但没过几天,村里的一堂乡村儒学课,让单勇心里打起了鼓。那堂课讲孝道,老师是从省城来的教授,讲的是“子路百里负米孝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爷爷奶奶年老体弱,住的土坯房也破烂不堪,父母的身体也远不如当年,还有一个孤单的二爷爷自己过,如今弟弟搬进城里,我如果也走了,谁来照顾五位老人?现在条件好了,咱们的孝心还不如古人吗?”单勇说,上这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会让人想很多事、很多理儿。

  晚上在邻居家拉呱,他把自己的心事说给街坊邻居们听。有人说,“你在村里住,早上五点就得起,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太辛苦,还是搬到城里好!”也有人说:“留在村里能照顾老人当然好,但现在的年轻人都愿意进城,就怕你媳妇不同意。”

  但邻居孔维花讲了几句,大家都安静下来。那天的儒学课,她女儿单雨欣放假在家,也去看热闹。回来后,听得津津有味的单雨欣对孔维花说,“有一块煎饼,得先给俺奶奶吃;有一碗汤,也得先给俺奶奶喝。您要是这样孝顺奶奶,俺长大以后也这样孝顺您。”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心头一震。

  椿树沟村是乡村儒学第一批试点村,教授们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乡亲们先是像看西洋景,后来渐渐着了迷。再后来,《二十四孝》宣传画贴上了街道,村民们偶尔也能蹦出一句半句论语来。

  单勇心里有了谱,又怕妻子张甜不同意,回来的路上一直琢磨咋开口。没想到话一说,张甜却说自己听了儒学课也觉得现在进城时机不成熟,“儒学讲堂每次讲课俺都去了,懂得不比你少,你一说我就明白了。”

  当夜,小两口就达成了一致:“跟亲情比起来,房子真的无所谓,住土坯房时一家人不也挺好,咱离县城也就20公里,上班远一些咱就买辆车,这些都能克服!”

  两口子合计了一宿,第二天,单勇就跑到售楼中心退掉了房子。2015年,单勇花了30多万元,将爷爷的旧房子翻盖成了二层的小楼房,并特意选了“鸿福吉祥居”几块墙砖,镶嵌在大门正上方。新房盖好后,单勇将父母和爷爷、奶奶、二爷爷都接到了新家,让老人享受含饴弄孙、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城里的房价这两年涨了不少,记者问单勇,现在对当年的决定是否后悔?单勇回答说,城里有城里的优势,村里也有村里的好处。这两年村里硬件越来越好,风气更是正,打架斗殴、不孝敬老人这样的事儿基本没有,花生在地里晒半月也不会少一个。在村里陪伴老人一起生活,心有所安,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作者:姜国乐 吕光社 王德琬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