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麦6号实现三连冠 盐碱地实打亩产547.82公斤

23.06.2015  16:00

  6月15日下午,位于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的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黄河农场)再次传出喜讯: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青麦6号”小麦示范田实打测产,实现平均亩产547.82公斤。

  这是继2013年山东省沾化县实打平均亩产449.01公斤、2014年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实打平均亩产538.1公斤后,连续三年创造盐碱地小麦高产纪录,再次实现了盐碱地小麦种植单产的新突破。

  验收现场,专家们选取的“青麦6号"示范田土壤含盐量在0.2-0.3%左右,面积为3.075亩。经现场收获、称重、去杂、去湿后,换算得出平均亩产为547.82公斤。

  “青麦6号”是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历经十年科技攻关,于2007年培育而成的,具有丰产、抗旱、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好等显著特点。曾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人工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其中一个十亩方平均亩产更达到712.9公斤。

  据林琪教授介绍, “青麦6号”种子表皮有天然蜡质层,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叶片也比普通小麦厚,其背部绒毛较密,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发达,能最大限度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这些特性使“青麦6号”在全年不灌溉,只“靠天吃饭”的状态下也能获得大丰收。作为山东省近十年来育成的唯一旱地小麦品种,“青麦6号”早在2009年就已被列为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和直补品种。

  2012年,“青麦6号”被选中参加“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示范区试种,2013年麦收时实打测产,创出盐碱地亩产达449.01公斤的高产纪录, 比当年山东省小麦平均亩产402公斤还要高,一举创造了中重度盐碱地种植小麦并取得高产的奇迹。

  2014年,“青麦6号”又在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出实打验收平均亩产538.1公斤,实现了盐碱地小麦破千斤产量纪录。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盐碱地约5.2亿亩,其中山东省大约1600多万亩。2015年实现盐碱地小麦实打547.82公斤单产表明,只要品种与技术合适,盐碱地可以获得高产,充分利用这部分盐碱地,发展盐碱地小麦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