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发明”很像“高考加分项”

20.01.2015  09:59

        摘    要:早在几年前,中国就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其中2014年国内申请专利数量超过60万件,远高于美国20多万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专利国”。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多少,有没有助推国内企业向一流企业靠近,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没人能够回答。

  2014年12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当庭宣判,裁定减去原足协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勇一年有期徒刑,减刑原因之一是南勇在服刑期间发明4项专利,获得监狱方面的表扬。据公开报道,因在狱中进行发明创造而获得减刑的现象并不少见,仅是有姓名可查的官员、名人在狱中进行发明创造的现象已屡见报端。(1月19日《北京青年报》)

  早在几年前,中国就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其中2014年国内申请专利数量超过60万件,远高于美国20多万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专利国”。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多少,有没有助推国内企业向一流企业靠近,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没人能够回答。在我国泱泱百万专利当中,能够成为国际公认专利的只有6%左右,远远低于欧美日。我国专利整体质量较低的事实,连国家知识产权局都公开承认。

  为什么会如此呢?也许原因很多,但看了“监狱发明”成为产业链的报道,大家可能会恍然大悟。据报道,社会上已经有专门为犯人提供“发明专利减刑”服务的机构,其中一个发明专利费用为万元到数万不等,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为数千元。这些专利不一定要自己研发,还可以直接帮忙联系卖家进行专利转让,几个月就能办完手续。这就意味着,这些所谓“监狱发明家”的专利,有些是在别人帮助下搞出来的,有些是直接买来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减刑,那么,这些发明创造的成色究竟如何,耐人寻味。试想,如果发明真正有价值,岂是几千块几万块钱就能买来?岂能一年半载就能搞出来?

  监狱发明服务成为产业链,让人不由得想到国内的高考加分项目。国内一些高考加分项目,比如一些体育、发明等项目,早就沦为权钱游戏而被废止了,因为只要掏了足够的钱,即使不会踢足球,也能得到足球类比赛的名次。监狱发明专利似乎也正沦为这类游戏,只要掏了足够的钱,就有人专门替你量身定作发明创造专利,有人帮助拟订方案,有人帮助搞发明,有人帮助申请,当然,还有人帮你办理减刑事宜,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权钱腐败的游戏——不是有人刚进监狱就能保外就医吗?不是有人判刑后根本没进监狱吗?有人用这样的发明来减刑,并不令人意外。

  但这种游戏仍然难掩创造发明沦为司法腐败的嫌疑。法律规定犯人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可以认定为“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这个条款没有错,毕竟人的创造性是无处不在的。但这个条款不能成为一些人弄虚作假的门路。如果神圣的科技发明成了一些人进行司法腐败的门道,这无疑是科学的悲哀,也是法律的悲哀。

  对于监狱里的发明创造,应当进行整顿和规范,如果不能像高考加分项一样取消,那就应当抬高门槛,看这些专利能否具有真正的市场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此外,对监狱发明更应当公开发布,以利于社会的监督,因为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见不得人的现象更容易滋生。

作者:瞿方业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