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稿件

28.10.2017  20:35

  每天清晨,76岁的张全友老人会拎着水杯,步行10分钟,8点准时出现在和平路的一栋二层小楼门前,这是张全友老人另外一个“”。这里不仅能够吃饭睡觉,还能和老友们一起打乒乓球、踢毽子、唠嗑、看电视。直到下午5:30,女儿来接时,他才意犹未尽地回到自己的家。

  这里是济南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日间照料中心)。这样的日子,张全友已过了整整两年。也正是在两年前,燕山街道办事处正式设立该长者日间照料中心,“日托”的形式与2007年前后济南曾有过的托老所类似。

  但如今,像张全友一样享受日托服务的老人越来越少了,两年里他的同伴从8人减到了3人,更多的老人选择了全托或者家庭保姆。托老所曾经的困局再度显现,好在同业态的“全托带动日托”尝试正在破局。

  8个“入托”老人剩了仨

  10月26日,在燕山综合服务养老中心刚午睡醒来的张全友热情地跟每个人打着招呼,但其实除了他这里仅有另一位老人和一个40岁左右的盲人。当天,另外那个高龄老人生病住院了。

  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倒是不少,有8个。他们中年轻一点的会称呼张全友为“张爷爷”,年龄稍大一点的,喊他“老张”。他们每天相处已经整两年了,自然熟络得很。

  张全友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健忘特征尤其明显。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只知道自己家在“马家庄”,而那正是燕山小区还未拆建前的村名——张全友的记忆,大多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26日,燕山综合服务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擦玻璃,张全友细心地在旁边扶着凳子,嘴里轻声说着“慢点慢点”。闲下来的时候,他时而安静地坐着,时而哼起小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全友在进日间照料中心之前,曾经数次走失,家人为照顾他更是寸步不敢离,直到2015年10月燕山街道办事处长者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他来到了这里。

  占地300平方米的燕山综合服务养老中心,是燕山街道第一处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建有休息室、餐厅、图书室、棋牌室、文化活动室等,可为燕山路、益寿路、燕北三个社区提供服务。成立之初,这里老人最多的时候有8个,均是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他们像孩子“入托”一样,每天由子女定时接送来去。

  但时至今日,这里只剩下3个日托者了。其他人均因为来去行动不便等各种原因转了全托养老院或者雇了居家保姆。“曾经有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年夫妻,每天坐一个小时公交来我们这,后来身体不行了,也就不来了。很多老人坐轮椅,往这送也不方便。再就是老人们的子女也大多需要上班或者送孩子上学,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现在,当初的八个还剩仨。”燕山综合服务养老中心的负责人说。

  2007年左右,济南曾建设社区托老所19家,但截至2013年,这些托老所只剩7家。当时即有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社区托老所)形式很好,内容很好,但老年人缺乏”。

  燕山综合服务养老中心的“日托”服务形式,其实与当年的社区托老所类似。燕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缺乏的问题多年未解,与老年人的观念有不小的关系,“很多老年人觉得去那里会让人觉得子女不孝,抹不开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