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济南百座博物馆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06.11.2014  14:06

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进程,2012年3月,济南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后5年内“采取市场化办法,动员社会力量建设100所不同门类、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的目标任务,作为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期间一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2013、2014年,百座博物馆建设连续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百座博物馆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百座博物馆建设,成立了省会济南百座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团,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和专家咨询座谈会,研究解决百座博物馆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快百座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市文广新局将其作为促进济南文化及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大机遇,连续三年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部署推动,确保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力量到位。局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调查小组,迅速启动对全市博物馆现状的专题调查,同时通过报纸、网站、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发布《省会济南百座博物馆建设相关线索征集倡议书》,面向社会征集百座博物馆建设线索。经过上千人次的走访调研和对接筛选,彻底摸清了全市博物馆底数以及博物馆性质、主管单位、建筑面积、展厅面积、经费来源、藏品种类与数量、展览内容、开放形式与时间等详细内容。二是规划引导到位。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制定完善《关于省会济南建设百座博物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开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发展一批”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现有博物馆为依托,不断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三是资源结合到位。突出两个结合,将文物资源与博物馆建设相结合,先后修缮了五·三惨案蔡公时纪念地、老舍旧居、闵子骞墓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了蔡公时纪念馆、老舍纪念馆、济南商埠文化博物馆、济南孔子文化博物馆、孝文化博物馆等。将发挥国有资源作用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引导企业、个人先后建成山东邮电博物馆、济南宏济堂博物馆、小广寒电影博物馆、旧军孟洛川纪念馆、城子崖黑陶艺术馆、齐鲁赏石博物馆等行业和专题博物馆。

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民俗馆等178座,初步形成了公共博物馆引领、行业和民办博物馆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百座博物馆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百座博物馆建设的五个特点

一是建设主体多样。178座博物馆中文化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有26个,是宣传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力军。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院校、驻济部队和社区村委会等举办的博物馆达到85个,均为展示本行业、部门发展历程的专题性博物馆,陈列内容相对固定,日常运行较好。民办博物馆发展速度快,已建成67个,规模不大但内容丰富,普遍希望得到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二是涵盖行业广泛。各博物馆展览展示内容涉及历史、艺术、教育、文献、科技、制造、金融、交通、酿造、医疗卫生、通讯、建筑、档案、水利、计量、生态环保、院校等多个行业。三是面积规模灵活。以50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博物馆为主,占地(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有8个,建筑面积在10000-5000平方米之间的博物馆有12个。四是藏品种类丰富。藏品囊括了瓷器、青铜器、玉器、造像、雕塑、书画美术、历史名人、事件纪念、民俗、文史、校史、规划、古玩、奇石、邮票、火花、根雕、红色记忆等,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处于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中,有很大的挖掘、培养、发展空间。五是全部实现对外开放。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已全部实现常年免费开放,企业、院校和驻济部队及个人举办的博物馆均实行预约免费开放。

三、重点抓好四项工作推进博物馆事业长效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选取136座博物馆编印出版《省会济南百座博物馆分布图》,宣传百座博物馆建设成果,引导更多市民群众到博物馆欣赏特色文化并积极参与博物馆建设。二是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博物馆自身特点,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运行评估,按照规模内容、观众流量、服务质量等进行分级分类,提高民办博物馆的展览质量。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开展公共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活动,在藏品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人才培养等业务方面给予指导,组织开展借展、联展、巡展等活动,提高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四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在知识产权、文化资源、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项目收益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长效措施,努力培育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社会影响力大的优质博物馆,搭建民办博物馆产业化发展平台,实现民办与公共博物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